揭开!羞耻与不知羞耻的面纱!
——拉什迪华丽的政治童话
书名:《羞耻》
作者:萨尔曼•拉什迪
译者:黄灿然
出版:凤凰出版/江苏人民/凤凰联动2009年6月版
在书店看到《羞耻》时吃了一惊,想不到第一本简体版的拉什迪就这样登录了。想到拉什迪由于《撒旦诗篇》被悬赏追杀而名声远超乎文学界,觉得有点搞笑。但荒谬的事情就是搞笑到尽头让人笑不出来了,我对这个世界的微薄希望:就是它能自上而下地,有限度地搞笑与自下而上地,比较自由地搞笑。
《羞耻》这本书是很严肃的,一点都不搞笑,虽然写得极其地天花乱坠。拉什迪是那种太有才的人,一般才华的作家想到一个厉害一点的中心意像,然后围着这个意像编排情节,但拉什迪的意像是万花筒那样摇来摇去,变化无穷,刚看到一个很厉害的想像,转眼这个想像就蒸发了,又冒出新想像来。他反正无穷无尽,就只管挥霍。与这么巴洛克的风格对照的,又是一个很严重的主题:羞耻。似乎对于一个像他这么强大,生命与才华这么丰沛的人来说,我们所身处的这个世界,不能让他痛苦与害怕,但是深深地伤害了他作为这个世界的一份子的自尊心。
因此,还是可以把《羞耻》与库切的《耻》作一个对比的,库切显得瘦弱清秀,忧心忡忡,而拉什迪显得健硕华丽,怒气冲冲。但是,同为在殖民地长大的作家,他们用英语表达出来的这种羞耻与对“不知羞耻”的政治状态的极度郁闷。库切是个个人主义者,不可兼济天下,但求独善其身,个人是可以回避与逃脱这种羞耻的吗?反正他现在跑到了澳大利亚,也还是在这个主题里纠结。拉什迪则不是一个人,他的背后站着马尔克斯,继承了一种更直接地面对政治与历史的文学态度——而文学,又逃逸出了历史与政治的现实主义书写,营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异次元。
这个与此在平行的异次元,不仅仅在于虚拟国度是巴基斯坦的镜像,主人公是布托与齐亚哈克的隐射,平行的是偏执与离弃,欲望与背信,对兄弟被杀的漠不关心,对无知与暴力的失去控制。因此,虽然对南亚政治一窍不通,对混乱的宗教背景也所知极少,一个汉语读者比如我,还是能从这本书里读到异乎寻常的感染力。
对于写这么一个“童话”而不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拉什迪说:“(现实主义)小说一出,就肯定会被禁止、扔进拉圾桶、烧掉。努力全部白费!现实主义可以令作家心碎。”那么,在从现实到童话中,“某些环节不可避免地失去”时,也因此可以将人们最想回避的东西,放大,变形,到一个不能不去面对的尺度与形状。
在此想举一个例证,不能不回到情节上来做点剧透:小说的主人公或旁观者叫奥马尔•沙克尔,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羞耻的产物(三个原住民母亲与英吉利军官的孩子),他与世隔绝地长大之后进入一个混乱的政治世界,频繁地政变,选举,流血,暗杀……在这个“不知羞耻”的国度里,他是个优秀的医学家与痴肥的同流合污者,是前执政者伊斯坎德的跟班,又成了后执政者拉查•海德的女婿。后任永远在审讯前任,后任也永远像前任一样被赶下台,扔进监狱,绞首或流亡。每个人都有充分的道德理由来杀死别人,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自身的生存与欲望。在这一幅幅肮脏的、流血的精工刺绣的长围巾里,最后生出了最血腥的毁灭者:奥马尔的妻子,苏菲亚•齐诺比亚。她是一个先天的弱智者,而内藏着一个暴力的野兽,最后变成了一只白豹,四处残杀牲畜与人类,成了她执政者父亲也不能掩盖的羞耻。书的最后,是这么写的“那头羞耻的野兽之力量,不可能永远被约束在任何血肉之躯的框架内,因为它长大、进食、膨胀,直到血脉爆裂。”
政治卷协着宗教与人性,最后产生了一种灰白无头的巨人一样的东西,像一团云一样“悬挂在现场的寂静之上”。每个人都在这样一幅布景,这样的一种空气尘埃下生存,生活。不论是不是在书中的卡拉齐与Q镇。呼吸艰难是必然的,但写作的勇气——或者说呈现的勇气,也许是面对从纯真里只产生无知与暴力的唯一抵抗。受害者不变成施害者的唯一希望。
(《新京报》已用稿)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7:16:49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65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