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长尾理论呵呵,以巨低价格买到《长尾理论》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7:14:39
  • 74

知道《长尾理论》,是在《南方周末》报纸上看到李开复先生的一篇文章里,介绍的。马上去图书馆,结果,三本书都被借走了,苦苦熬了四个月,终于借到手,来回读了不下五六 遍吧,真是爱不释手啊。

今年毕业,闲逛旧书摊,看到一个兄弟在卖此书,要价15元,本人还算是懂点心理学的,就狂砍价,以2元成交。

呵呵,兴奋得我呀,呵呵呵呵呵呵…………

开学了,再读它个几遍,好书要常读,“温故而知新”嘛……

附上李开复先生的原文:

长尾效应:媒体的机遇还是威胁?

南方周末 2007-07-26 15:12:15

李开复

《长尾理论》是2006年最畅销的书,阐述的是小众市场显露的种种商机。作者认为,所有非主流的市场累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比主流市场还大的市场,这些少量的需求会在需求曲线上面形成一条长长的“尾巴”,实现小众的极大数量。在长长的“尾巴”上,曾被大众流行挤压和忽略的“个性化”将被凸显出来。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互联网给书籍带来的机遇。在传统的出版模式中,书籍的排版、印刷和传播成本比较高。换句话说,把一本书放在书店里,进而争取存放更多天数的代价相当高。一旦少人光顾,书籍就会很快下架,进而绝版。

而把一本书的信息上传到网上的成本非常低,搜索引擎还可以帮助人们迅速找到他们真正需要的书籍,并通过网络订购。网络的无限空间也使得书籍不再有传统的下架问题,甚至连库存都不见得很重要,因为出版商可以按需生产。

根据长尾理论,当生产和传播的成本下降后,只要渠道足够大,非主流的、需求量小的书籍的总销量也能够和主流的、需求量大的畅销书总量相匹敌。

《长尾理论》中也提到,亚马逊的销售榜单上有了很多非畅销书,甚至是听起来比较奇怪的书,比如说攀登某一座山的技巧。这种书过去在书店里很难获得一席之地,但是互联网和长尾效应使它们成了更多人的选择。可见,长尾效应既给出版商带来了新的商机,也是一种个人特性的发挥。

“长尾”给媒体带来了什么?

互联网刚出现时,网民可浏览的内容并不多,所以会成就一些满足主流需求的浏览性门户网站。后来,越来越多的网站出现了,许多人还建立了个人主页和博客,这个“长尾”非常非常地长,网民不能再靠分类的方法来看互联网,只有很好的搜索引擎才能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这就是搜索引擎公司谷歌崛起的秘诀之一。

那么“长尾”现象给媒体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第一,互联网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任何曾经创造的内容原则上都将在这里得到“永生”。

第二,从制作和传播上来说,印刷、传播杂志和书的成本是相对高昂的。在互联网上,网民可以不花分文上传网页或修改博客,还可以免费在网络上传播自己的内容。

第三,传统媒体是一种内容打包的服务,毕竟众口难调,所以要用各种文章的集合最大化地满足最多的读者。而互联网时代,读者可以随时用他感兴趣的关键词搜索,看他想看的文章。利用RSS技术,人们甚至可以在互联网上打造一份自己的个性化报纸。于是,互联网就可能用每一篇文章来满足每一个读者的需求。

第四,互联网本身是一个相对民主的新媒体。每个人都可以写博客,每个人都可以去点击,谁的文章被点击得多,谁的排名越高,不被点击的就会沉底,这慢慢就形成了某种投票的力量。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力量,不是集中的独裁决策方式,而是纯粹依赖群众的力量,把那些最应该被关注的东西浮到最高的层面上去。

最后,今天Web2.0的发展让中国的社区变成了寻找新闻线索的绝好地方。有很多记者朋友跟我说,他们的很多线索都是在BBS里潜水或者跑到别人博客上打听来的。此外,社区里的多方讨论也让人们获得了对某一事物的不同观点。当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搜索引擎和RSS,个人阅读的权利也越来越多地从传统的编辑手里转移到了个人手里。

是机遇,不是威胁!

这种民主的自下而上的文化好还是不好呢?我想引用另一本书的内容,这本书比较冷门,叫做《群众的智慧》(Wisdom of Crowds)。书中举了一个经典的例子:曾经有个苏格兰人出了一个难题,请大家猜猜一头牛的重量。最开始他问了很多业内人士,有兽医、屠夫,还有畜牧专家。后来他又找了一批群众,可能有几百人。最后的结果是,群众的集体智慧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个专家的智慧。这其实跟我们中国的“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是同样的概念。

这本书预测,经过了群众的智慧后,互联网可以比过去更能挖掘人们的潜力,并做出明智的抉择。不过,作者也提出了四个先决条件,第一,群众的智慧必须有多观点的客观表达,才能够变成智慧,不然就可能被误导、被煽动。第二,要保持客观的态度,如果先入为主去做判断,那么就没有智慧了,或者太过担心别人的批评而不敢说了,就没有可能引发智慧。第三,要有一个非独裁的决策模式,也就是说我们要靠一个人的专业知识和天赋来决定他的话有多大的分量,而不是看他的职位有多高。第四,这些意见需要一个相当客观、相当有智慧、又是一个非独裁的、能够融合大家的意见、深入地去探讨问题的人来做一个观点的聚合者。

有人可能会担心,在互联网时代,编辑和记者的工作还重要吗?我想我的答案是非常肯定的,那就是绝对重要。用“长尾”现象来说,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以是作者,发表言论的成本大幅度地降低,这带来了一个美好的Web2.0平台,但也为被各种利益驱使的人,或者是制造虚假新闻的人提供了一个免费的平台。

在这样一个大家都有话语权的时代,那些持多观点、客观的编辑和记者,就成了社会最需要的人才。互联网之父Vinton Cerf曾经说过,互联网不是什么技术,它只是一面镜子,如果你在这个镜子里面看到了你不喜欢的东西,不要试图去改变镜子,你只能改变自己。没有一个人可以改变社会,但有一些人可以更多地影响社会。在互联网时代,要成为好编辑或好记者,就需要用客观的态度来对待各种事件,并且非常有见地地把不同的意见聚合、客观地表达出来。

传媒的朋友接受新事物都很快,他们或许有最好的QQ群,或许有最熟悉的BBS,或者能最聪明地使用搜索引擎,这些很重要,但都不足以取胜。回顾今天的这个世界,透过种种技术表现后,互联网时代,媒体最重要的特质其实与过去并无二致:唯实精神、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通俗地说,就是要讲实话;关怀社会,心系大众;并且能冲破传统,追求革新。

在互联网时代,编辑、记者的作用将更举足轻重。其专业训练,将会使他们成为互联网时代的舆论列车,去聚合合适的内容,把好的内容提到更高的层面,用卓越的笔锋描述真实的信息,利用一些实例来引导网民,帮助他们正确判断,具备分辨真伪的能力。

互联网带来的不是威胁,而是机遇。让我们把互联网当作一面镜子,从中学习,并和它一起成长。

(作者为Google(谷歌)公司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裁)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70726/jj/chanj/200707260023.asp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