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空谷幽兰第二版《空谷幽兰》背后的故事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7:14:38
  • 86

第三版《空谷幽兰》出来时,颇让我感慨,“读书人”的策划品牌已经被时代新经典并购了,我也已经离开老东家两年整。

06年第二版出来时,我正好接手整个宣传部门负责这本书的营销宣传,与作者比尔·波特先生和译者明洁老师相识初见,相聊甚欢,在国子监的素菜馆也第一次见到姗姗来迟、留着齐肩发的安妮宝贝。

这点点滴滴仿是昨天。

回忆稿(06年7月22日):

《空谷幽兰》是我们即将要出的一本书,跟这书的缘份,还要从无意间浏览安妮宝贝的博客说起,对安妮其人,我不喜欢也不讨厌,算是有点才气的女子,可是只是零星阅读了一点她的文字,不想评论。7月上海书展的时候,带着我们签约的80后作家霍艳去做活动,火车上一干人都无聊玩起扑克,却见她不紧不慢从包里搜出一本书,黑白的封面,俨然是非公众出版物一般的破旧,封面上写着“空谷幽兰”四个字,用的是这九幅中间的图片。这两次的面缘,在回到公司一听说同名的此书即将修订出版时,就产生了很亲切的感觉。

在火车上是借来翻阅过的,粗略地过翻看,因为火车的颠簸,实在没有认真对待.可是,当时的心里就感受到一种纯净的力量,书里行云流水般地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居然出自于一个美国人之手.他一脸大胡子,拄着山拐,与我们最传统风格的一群山野隐士合着影,颇有时光流动、斗转星移的错落感。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熟知,关键是那种诗意的轻描谈写,谈老庄的开朗之势,在我浏览而过之时,也深深地被吸引住了。

第二版的宣传语:

他们是中国文化真正的传承者,默默存在,没有语言,唯有实践。

这群以精神幸福、个人自由为意志的隐士,代代相承、摒弃浮躁、真实地生存。

《空谷幽兰》

这是一本给你清凉安栖、激发思考、诗意生存的感人之书。

[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就有一些人宁愿放弃俗世的享乐过隐居修行的生活:他们吃得很少,穿得很破,睡的是茅屋,在高山上垦荒,说话不多,留下来的文字更少。从此书中,你可以一睹终南山等地隐修之士的风采,了解中国隐士文化的历史、发展和现状。本书全面展现了中国隐士的精神风貌,将引你走进他们的神秘世界,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著作。]

回忆稿(09年9月7日):

今天我很有幸见到了《空谷幽兰》的作者比尔·波特,也同样有幸一起见到这本书的译者明洁和明瑶老师,这两位老师在译界是非常知名的学者。他们把文字当艺术一样对待,在此书的翻译上起了功不可没的作用。如果说比尔用外入式的特有角度、用他人类学研究特有的田园采集法、用他简朴幽默、充满诗意、又内含尊重的文字让此书有了灵魂的话,那明洁、明瑶老师就是让这些文字原汁原味、生骨生肉、完美展现给中国读者的“雕塑家”。就连书的书名儿,也是深谙内涵应地而宜起的,原书直译实为《天堂之路》。难怪席间比尔一直竖大拇指不断地赞扬,感谢这样无间的组合,让这本书得到了那么多人的尊重和喜爱。

比尔比书上当初的照片要苍老了很多,他很高兴自己63岁的生日下周三会在中国度过.对他来说他走过的那一段段艰幸之路都是充满意义和价值的.这个常居台湾的学者初次想探访中国大陆的隐士时,被台湾的朋友笑话(此人就是现在台北市市长马寅九),还被告之不要浪费时间、将会是徒劳而返。可是,他却在89年非常时期、资金不足、条件艰苦的环境下,毅然而然地来到中国西安,在终南山里不倦地找寻答案。

他笑起来象个大小孩儿,听你说话时尊重地看着你,他的表情很率直也很认真,那种亲切的感觉让你觉得象是熟识的老朋友,他的国语非常周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甚至是古代诗人的诗句都可以信手拈来。比尔的家庭曾从巨富走过低谷,对于金钱他很坦然,为了研究他会到处想办法,见面知道我们公司非常喜欢他的书,他还认真地问:那可不可以先支付一些版税,让我能更宽裕一些方便研究。同时,他对生活也很坦然,在我们看来都很艰朴的历程,他都笑而置之,认为那就是一种再自然不过的真实。他说隐士们都是这样的生活,我也不觉得怎么样啊。比尔每次来研究都从带的小团里获取一些经费和资助,他非常高兴能介绍他的朋友来同他一样观注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他比我们还要强烈。

(图空)

慕名而来的还有上海的一位英国女士,她现在是研究佛教的牧师,同比尔一样,他们都已经皈依佛门用术语来说其实都是在修的居士,一桌同坐的译者两位、以及《莲花交第开放》作者程然夫妇、主持人张顺平老师都是大居士。唯有我和两位同事,还有喜欢《空谷幽兰》专程赶来的安妮宝贝显得年轻而不经事一些。

听着他们讲述读书的感受,对中国文化精髓的热爱和文化传承的剖析、禅宗佛意、大师大智,我如沐春风,就象身处满是松香的树林,慧音传荡而来,不知不觉就是一个下午。

说到最后,我其实还是没看过这本书,起码是没有认真的看过。就象张顺平老师说的,他第一次用9小时的阅读,和现在再反复细品的感受是相当的不同。我把这份美好的感觉,要留到新书出版的那一刻,闻着崭新的油墨香味,一定要把这收集的前奏都放在寂静的阅读中去。

这样好的一本书,如果不能让我好好的推荐给我们的客户,又不能让读者见其珍贵,那是怎样的一种缺撼呀,我是第一次深深感受到要做好一本好书的市场压力了。借比尔先生的一句话,但求机缘相助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