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比较中西政治思想《中西政治思想的分疏与汇通》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7:12:57
  • 74

中西政治思想的分疏与汇通

——读张翰书《比较中西政治思想》

载《文汇读书周报》2009年7月17日第9版

■张洪彬

近代中国遭遇外界强大压力,被迫把自己从一个老师变成一个学生,努力去理解外国人和外国文化,从西方文化中去寻求富强的秘密。从一开始,这种理解当然是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的,也即是用自己文化中已有的语词和概念去解释和理解西方文化中的概念,这并非一种纯粹中立、对等的、技术性的翻译工作,而是一个包含着无意误解、有意曲解、主动取舍、重新创造的过程,冯友兰先生称之为“格义”。从某种意义上,近代中国两百年以来的思想文化历史,至少有一半的篇幅是在做这个工作。有人刻意强化中西文化的不同,拒绝一个,拥抱另一个,因此造就了夸大其词的中西对立;有人为了捏合中西文化的裂缝,不惜牵强附会,于是造成不少张冠李戴,含糊一团的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真正心平气和把中西文化摆在同一个平台来加以辨证分析,澄清误会,取长补短,就显得非常可贵。台湾著名政治思想家张翰书先生晚年呕心沥血写作《比较中西政治思想》一书,可以说正是这样的努力。

全书分十三章,中西政治思想的比较项目包含政治制度、民主思想、法制思想、国家观念、正义说、人性论、自然状态、政治循环论、***分权论、功利主义、自由观念等多个方面,广泛涉及了政治思想史中的重要论题。

即以在书中所占篇幅最大的民主思想为例。西方政治学说中的民主观念在现代世界已经成为普世价值,即使是最不民主的国家也会标榜民主,因此,不少文化保守主义为了证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仍然有用,仍然有其价值,就费尽心思在传统思想中寻找古代中国的“民主”因子,希望内圣外王之学能开出自由民主之花。他们常常追溯到儒家思想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以及“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等民本主义的思想资源。张翰书先生穷搜博采,从《诗经》《尚书》《吕氏春秋》等典籍中采摘,从孔子、孟子、荀子、墨子、管子、贾谊、董仲舒、谷永、王符、陆贽、陆象山、叶适、刘基、方孝孺、张居正、黄宗羲的著述中仔细爬梳,挖掘出异常丰富的材料,范围远超前人。著者对这些古代思想给予了很大的肯定和赞赏,但是,他决不愿意就此简单地把“以民为本”等同于民主思想。他又花费大量篇幅,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波里比乌斯、西塞罗、乌尔比安、马西里乌斯、马基雅维利、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卢梭、康德、边沁、密尔的论述中仔细梳理“民主”的基本内涵,来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民本”进行比较。他认为中国的民本思想,不仅在历史上难以落实到位,而且仅就思想而言,基本也都是在君主政体的前提之下讨论的,也就是希望君主对人民重视,施政以人民之忧乐为优先之考虑,以人民之福祉为达成之目标,其基本内涵是“保民”“养民 ”,主旨在于“民享”(for the people);而西方的民主思想,强调的则是人民是国家权力的终极来源,国家统治的正当性来源于人民的同意,其主旨是“民治”(by the people)。二者虽然相似,却不可混同,他的结论是“我国传统政治思想中,一直有很显著的‘民本思想’,但是绝无民主、民权的思想”。这并不表明著者以民本来拒绝民主,或者以民主来拒绝民本,概念的“分疏”这个工作本身,对于我们正确理解中西政治思想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必须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才能真正兼收并蓄;和稀泥本身并不等于兼收并蓄。

把儒家思想中的“恕道”与康德等人的思想做比较,更多的则是在做“汇通”的工作。著者特别强调儒家文化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道)的现代价值,他认为这个价值不仅适用于个人与个人的交往,也适用于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在2001年人类文明对话年峰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组织的由世界知名人士组成的小组提出将这句话和孔子的另一句话“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起作为全球伦理的基本原理,镌刻在联合国总部大厅里。张翰书先生与他们可谓不约而同。他并认为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康德所说的“你的意志之自由运用,可依一种普遍法则,而与一切他人的自由并行不悖”,以及斯宾塞所说的“平等的自由”庶几相近。他说,将中西思想传统中这两种类似的思想传统结合起来,发扬光大,消灭西方重视强权的危险传统,“或许是趋于世界和平的正当途径”。在比较密尔与李卓吾的个人自由思想时,著者也更多地关注于二者的相似性和可汇通性,李卓吾和密尔一样注重个性之“歧异”,因而应使之能自由发展;他们都一样认为***应该采取放任政策,而不予武断干涉。他认为李卓吾的自由理论,“其思路与具体主张,几乎与密尔同是一致的”。

全书还有更多的细致比较,此不一一列举。张翰书先生治学严谨,异常勤奋。早年就学于北京大学政治学系,后来任教于台湾东海大学政治学系,退休后居住在加拿大,2002年又回到台湾查阅资料。该书资料广泛、详实,每做一项比较,他都力求搜索到中西政治思想史上所有的相关资料,颇有“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精神,最能体现先生为学的勤奋和严谨,因此,该书也许在某些论题方面可能并非创见特出,但是在持之有据方面则远迈前人。如此广泛丰富的资料,全凭一个80多岁高龄的老人在汗牛充栋的书籍中爬梳挑拣,以致于2003年,该书甫一脱稿,先生就撒手人寰。

毋庸讳言的是,一个耄耋老者,体力究竟难免虚弱,该书开创了很多重要的议题,却没来得及做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因此在某些方面粗线条勾勒比较多,深入分析则显不足。更何况,中国政治思想和西方政治思想都是异常宽广的领域,极少有人能够同时在两个领域驰骋纵横,很多人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著者在这一点上恐怕也不例外。不过,瑕不掩瑜,对于深陷“古今中西之争”的我们,对于希望更客观看待中西政治思想的人,对于关心中西政治思想之分疏与汇通的人,该书都是极为有益的一个选择。

《比较中西政治思想》,张翰书著,张玉生、张近中校订,吉林出版集团,2009年2月第一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