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叶隐闻书《大道无门》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7:11:28
  • 75

在东瀛,佛教在围棋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譬如本因坊家的开山鼻祖算砂前辈,本来就是一个和尚。这便于中国不同,在中国,道教对围棋发展的贡献更多。我幼时居于华山脚下,耳闻这华山便是赵宋输给陈抟老祖的,郝大通一派的道士们除了看阴宅,下起围棋来也是有几手。然后日本人以佛理阐释围棋,中国人将围棋寓于太极阴阳之中。类似那种重佛抑道的观念,我向来是不屑的。围棋本身就是我华夏文化的奇葩,以西域佛理阐释围棋,也只是徒增我围棋的博大精深罢了,要是说佛理如何的深奥,我觉得还谈不上,或许还很不自量力。日本人这么想,估计是因为他们只有“洋葱”文化吧。

中国与日本的围棋之道,区别不仅仅在此。比如座子制,去日本就取消了。日本人不喜欢那种约定俗成的“座子”规则,他们信奉的是平地而起,奋战到底的思想。座子于他们而言反倒是累赘,限制了他们的个人发挥。就好像数子制和数目制的区别,一为斗力,一为斗巧。数子追求的是最终的胜利;数目追求的是取得胜利还要使损失更小。倘若围棋是以胜负为目的,那不下也罢。在对弈中体现实力与意志,从一无所有到位列人极,这是棋道的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人生体验。

所以,从围棋之道便可窥得中日两国的差别。我听说在日本,倘若你赞扬某人像丰臣秀吉,他会很高兴;倘若你说某人像德川家康,他可能会跟你翻脸。熟读日本战国史的人都知道,德川家康这个猥琐的家伙,犹如万年乌龟般忍耐力无限。既没有信长的气魄,也没有秀吉的胆识,他坐到吃饼的位子上,纯粹是因为其他人都死光了。这便是命运的天平,既然信长、信玄、秀吉成了英雄,那他们就成不了帝王;反观家康成了帝王,那英雄自然也就不是他了。可谓有所失去也有所回报。

日本人所赞扬的是秀吉那样的人物,华丽的英雄般的人生,都是从零起点开始,靠着自己的信念一步一步地走下去。这也许与日本的环境不无关联。日本和中国,好比一个庶民与一个王子,出身的地位、环境都已决定,能改变的就只有自己了,所以日本人总是在拼命,“我一无所有,无所依靠便无所畏惧”。这就是从围棋之道中看出的日本人的人生观。

无论是棋道、剑道,还是武士道,都是一种对于道的追求。日本人的人生观,落在武士道和剑道之中,首先需明确一个观念。武士道不同于剑道。各位不妨先看看吉川英治的《宫本武藏》。剑道源于古代中国,唐时李白曾作诗:“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疯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日本剑道的起源,没准来自于虬髯客。武士道的形成更多是在德川的幕府时期。德川毁了天下的村正,也是在培养武士的忠心。

总的来说,武士道强调“忠义”,剑道强调“义理”。这一字之差便是二者的根本之差。所以,信仰武士道的莫不是些死忠分子,信仰剑道的则是追求剑的奥义的侠客。一个是“狂与死”,一个是“狂与美”。

时下国人喜欢探究这些“武士道”之类的玩意,大多是迷醉于武士道的“狂”,而忘了“死”。更何况武士道强调对主公的忠心,国人哪看得到这个?他们都想自己当“主公”,如非如此,难道是做朝廷的犬马?所以,那些迷恋“武士道”的国人,倒不如说是在沉迷“剑道”。浮夸的世风下,人们喜欢华而不实的追求,赋予自己想象中的含义,哪怕这想象中的含义与实际相差甚远。

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中,描述日本人目见欧美列强之盛势之时的状态,那是——“始惊 次醉 终狂”。我很喜欢这三个词。现在想想,看了《叶隐闻书》中关于“人生不甘平庸”的铄语,能有那三个词的状态,也就不错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