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苗族银饰《怀念曾宪阳先生与略谈饰品》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7:10:50
  • 69

这本书是七月份在贵阳龙洞机场买的,买它的原因是我打算写一本与苗族银饰有关的小说(可怜的小说开了个头就一直停下来了)。

回来读完此书,过两天才发现此书的撰文是余未人,贵州女作家,前贵州文联主席,研究民族学;而摄影曾宪阳先生是我认识的,2007年8月?那时他躺在病床上,我与一个外地来的文学上的朋友在他女儿曾丽的带领下,去医院看望了曾先生,在病房里断断续续地聊了一会。再过半年,曾先生就去世了。如今再读此书,让人感慨。曾先生在贵阳白云区有一个苗族博物馆,他一直致力于收集苗族艺术品,整理,出书,为介绍苗族艺术贡献了读了此书才想到这件事,真是“恍如隔世”。

媒体曾如是报道过曾先生:

在许多人的眼里,曾宪阳是个摄影家:1975年,他任贵州画报摄影记者,发表了大量摄影作品,他出版的主要画册专著有《中国苗族风情》、《苗装》、《黔境古风》。近几年,他担纲拍摄、制作了贵阳市对外宣传大型画册《今日贵阳》、《王阳明黔摘遣迹》等图书。然而让人无法相信的是,从他任摄影记者时代起,就开始收藏苗族服饰,历时30年,至今已收藏近5000件制作完美、极有欣赏与研究价值的藏品,而这些藏品有许多是苗族同胞当地也难以再见到的绝品、极品!

曾宪阳从1976年花12元买回2件绣片以来,一个人默默无声地搜集它们,当他发现在苗家绣片中有汉族常用的阴阳鱼时,他开始了对苗族服饰的研究,并对其服饰上的符码进行研究破译。据他说,他收藏的服饰大多制作于民国或晚清时期,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这些传统苗绣和苗装在总体品质和规模上,堪称卓绝。

他不仅收藏苗族传世精品服饰及铜鼓、生活用品、战争祭祀等物件,还从这些藏品中研究苗族文化的发源与内涵,破解苗疆意象符号,破译苗装远古符码。

曾宪阳先生在25日夜因病逝世,享年66岁。那天,整个贵阳城银装素裹......

曾先生是国内外知名的苗族服饰收藏家,是中国国内个人收藏苗族服饰的第一大家。

曾先生原为贵州画报的摄影记者,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收藏苗族服饰。后来辞职,以经营图片为业,维持和扩大苗服收藏。

现在,曾先生收藏的以苗族服饰为主的民族文物,是贵州民族民俗博物馆的全部藏品。由其女儿曾丽负责经管。

曾先生是中国国内最早意识到苗服收藏之艺术价值的民间人士,他的收藏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在联合国在昆明举办的一次苗族服饰传习会议上,曾先生的藏品展览,第一次向世人全面公开其珍藏,引起轰动。

在苗族银饰方面,我不是专业,甚至谈不上了解,不好乱说,读了些书,写一点回忆文字,摘一点网上介绍逝者的文字,算个纪念。

此外,胡乱想到一点,聊记于此。

饰品的发展分来两条线:民间饰品、时尚饰品。时尚饰品指的是蒂凡尼、梵克雅宝、海瑞·温斯顿、爱彼、宝格莉等主导时尚趋势的品牌饰品,这些品牌的饰品都用贵重金属与宝石所制,走的是国际流行的路线,灵感多来自于自然界形象或者现代抽象艺术。从这些品牌的饰品上,你看不出民族文化的影响,它们是适合所有人群的,是无根的艺术,就像现代艺术一样。并且时尚饰品被商业所决定,商业大潮的涨落决定它的风格、它的价位,商业味口决定了它的存在方式与艺术趋势。若有兴趣,可参阅我写的《珠宝的前世今生》一书。

民间饰品则不同,在选材上民间饰品更钟情于铜与银,犹是银,银便于加工,也便宜,加工起来不需要太高的技术与条件,在风格上,数千年来并无多大变化,如果说有变化,在不同的地区会有一些微小的差别罢了。但都会超稳定地保持不变。民间饰品都与一些民俗说法有系,也就是说每种饰品的起源与巫术、宗教、祖先或神话传说有关系,饰品成为一种人类学上的“残留”。虽然商业对民间饰品的影响越来越深,但民间饰品却具备一定的“抗腐蚀性”,穷人也可以买得起一枚银戒指或一只银镯子。

民间饰品越来越深受流行审美的影响,表现为在银中掺假,你在所有景点买的银饰,基本都是白铜或白铁皮做的,成本只有几角或几块钱;其次,表现为造型上造近国际风格,模仿时尚饰品。而时尚饰品有时也会汲取一些民族元素,成为它们的一些新经典。

白金是西方的金属,黄金是东方的金属,白银则是民间的金属。苗族银饰,正是所有民间饰品中最具备代表性的,因为它忠实于白银,忠实于它的起源,忠实于它所承载的民族记忆。

就想到这些,胡乱说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