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色裁红楼《读书的味道》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7:10:49
  • 61

记得马凌老师写过一篇《一竿子横扫中文系》,因为黎戈的新书《一切因你而值得》出版。黎戈的文字之美,是让人心生愧意的,当然,她不是中文系的。而本人也从此羞于承认自己的出品处,好象没有染到中文系的习气,就一定有文青的气质。后来,一个又一个非中文系出品的非专业写作人让我咋舌,小转铃、方晓都是理科背景,文字好还在其次,视角之独到,尤在文科生之上。

这里不探讨中文系的培养体制问题,即使是同一体制培养出来的,也有视角的差异。想说,一本被N多人N多年翻来覆去研磨的大书,尚能够找到未曾波及的地方,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就象《连城诀》里的人看《唐诗选辑》都是奔宝藏去的,忽略了最本质的东西。红楼索隐考证狂也比比皆是,真的扎扎实实沉下心来做功夫的并不多。

方晓大概自2007年初,试用性格解析红楼人物,先是默默无闻地在自己的博客上码字。2008年7月,将自己积累的笔记作系统整理后,在天涯“闲闲书话”上开始连载,点击率是并不过分的11万多。从没见过这么绅士风的楼主,对每一位发贴的人都有回应,在每日更新的压力下。那一段连载的日子气氛十分的好,基本没有闹事的,大家都诚心诚意地各执己见,有两位妹妹——东篱淡菊和苏抱琴还不“打”不相识,成了好友,让人为之莞尔。在讨论当中,只要有一星半点的智慧火花都被吸纳,于是,2009年7月,有了这本书。

因为作者完全是无名之辈,非业内人士,所以出书,而且是第一本前景不明的书,既是一件好事,也有无法言名的的遗憾。(这里多抱怨一句,有些空无一物的书顶着豪华的装帧和华而不实的名头,实则浪费资源。)当然,这是所有贡献出第一次的无名作者共同面临的问题。

一路随心所言下来,发现写的既不是评论,也不是书透,而是一篇牢骚。其实我想表达的是,因为看了方晓的解析,我把《红楼梦》从书橱的最深处掏出来,重温多遍,并想起小时候偷翻母亲从图书馆借来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那套老书时,连字都认不全却仍被深深吸引的感觉。这样的书,不同的年龄读,从不同的角度读,味道是会不同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