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鲤·最好的时光《不是在每个夏天,你都可以做这样失眠的梦》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7:10:06
  • 71

六月末,拿到鲤的第五本书,这一期的主题是《最好的时光》。

那时夏天的味道才露出它的冰山一角,还没有轮到要花大把大把的钱去买冰棍儿;还没有必要每天去洗一遍汗涔涔的T恤;还没有必要去注意街摊上的烧烤合时涨价;那时还不知道公主陈珊妮后来终于获得了几乎已经没人愿意去理会的金曲奖……

于是我只能把这本书买回来,好好地读,阅读,没有男朋友不要紧,没有持续的饭局不要紧,没有了生机勃勃的青春不要紧,手中书的封面,那灿黄黄的底色照得我温暖,找的我生机勃勃,好似什么都不要紧了,最好的时光总之会一去不复返,最好的时光总之会还没来到,最好的时光按照悦然小姐的话说总之会永不相遇……我们的青春都如此这般了,我还矜持个什么劲儿,我还无病呻吟个什么劲儿,不如买个西瓜,买个充气娃娃,然后好好地在月朗星稀的夏夜了来阅读这本小册子,再说了,夏天这么热,你还想让我怎么样。

无疑是用过心了,悦然小姐在卷首语里痛过饶舌的阐释,告诉我们“最好的时光”无疑是个伤感无望的命题,人们心中的种种不甘,使最佳状态的“最好的时光”遥遥无期,因为我们永远有未来,所以总觉得最好的肯定在远方;我们常常会回忆过去,“最好的时光”的感觉即使在心中一闪而过,也是略带伤感,让人嘘唏……其实呀,其实呀,““最好的时光””本质就是进行式的,其实我们当下的某一刻就已经在经历着了最好的时光,但人是个充满欲望而且不要脸的动物,所以活了一辈子,总在感叹,还未迎来最好的时光,哎,这般缠绕,只是时间在作怪,只是文学在作怪。

“沙龙”:量明显增多,而且做得好。用心之处在于,每一个主题人物之前,都有张小姐和周小姐对于这个话题的话题探讨,然后是他人写得相关文章,

卡森.麦卡勒斯的青春期特质被书中的描述一笔一笔勾勒出来了,勾的我越来越欣赏她的,决心回家再重读她的《心是寂寞的猎手》,关键是我也是有那种沉闷的、压抑的、内心有小邪恶的青春期,怪不得会喜欢她的作品。

对朱天文的采访,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台湾的乡下,也让我想起白先勇《孽子》里面的种种,那里的草、山、水,为什么总是那么的酥软湿糯,看看不一样的成长历史,不一样的历史表述,会让一些事情更好办,别忘了,他们也是我们家人的一份子,我们是一家人。朱天文写作的样子让人印象深刻,采访中她对女人的心态的表述,既不激进,也不保守,很豁达,很强大。

“角色”:读《苏州河不见了》仿佛也回到了我读初中时那仓促的时光:当时尚未发育好而略显臃肿的双腿,冬天里小区空气里飘出油炸带鱼的味道,晕紫色的傍晚……让人感慨。上海的地域性特征似乎并未现出太大作用,不知周小姐用意是否在此?总之,像是每个大大小小的城市里都会发生在少年间的事。

《连相纸都来不及变旧》是一个很精彩的爱情小传奇,尽管这个故事没能够有一个完满的结局,但是足以让人成熟,更加鼓足勇气,遗憾是故当事人本就是摄影师,为何不在mirro板块,配以相关的他们拍摄的照片呢,那岂不是相当好,相当震撼,相当完美。

“星相”:《心是用来破碎的》这一篇是我相当在意的,因为是王尔德啊!这叫什么,这就叫做——不谋而合!读完这篇文字,在回忆王尔德的一生,总觉得让我感伤,为他晚年境遇心疼。虽然他迎来过最好的时光,但是因为后来遭到的世俗惩罚,最后终究抹上一层暗灰色的光影。现在英国的大gay小gay们,应该在感谢布莱尔***的同时,也要感谢他——因为这位将追求“美”视为一生信仰的男人曾出现在这个岛国上,英国的同志运动才可以比某些国家更快一些摆脱愚昧,绽放光芒,我这么说不过份吧?

……

“小说”:将路内的《四十乌鸦鏖战记》作为开篇,仍然是路内熟悉的江南小镇的小混混小平民青春路线,但是这样的文字仍会让许多人爱不释手,在夏天,几乎每一个男孩都会在心里做一个关于青春暴力美学的梦,暂不管是不是体内荷尔蒙的缘故,暂不管《古惑仔》在这里到底起到多大影响。总之,这种梦,我们都有过,乡村的的男孩、城市的男孩、同性恋男孩、异性恋男孩、大男孩、小男孩、有钱的男孩、没钱的男孩、好好学习的男孩、不好好的男孩……只要你是个鸡鸡在茁壮生长的男孩,这就是夏天的全部。

《光斑》里面,这是周小姐第几次把咖啡馆作为故事发生的地点了。这次故事却写得实在是好,褪去小资情调,用平实的语言,却也永远充满一种不能自抑的情绪,在字里行间潮起潮涌……女主人公在自己最好的时光尚未展开的时候,却不得不将自己与自己的外婆的世界,紧紧缠绕,似乎一起去寻找那已逝去的岁月,然而,点点温馨与爱也在这些现实的残缺中闪现光芒。

《在很多年以后奔跑》。苏德的小说总是不女性主义,不女权。反而对于男权社会是有些妥协趋势的。但是这并不妨碍她把青春的悸动和哀伤写得朴实、写得坦然。读这样的小说,总觉得那些高中乖乖女会爱上那些在球场上脏兮兮的挥汗如雨的男孩子是一件一定会发生的事,这样的事总让很多女生向往。

《大棚姑娘》终于不城市了,老王子给我们展现了另一个青春期的最好的时光的光景,他是西部的,小城镇的,多民族的,反而我们更乐意去看这样一个故事,褪去了那种其实尚未自己成熟的中国城市小资情绪,回归乡镇偏僻的一隅,反而让我们看见了“很中国”的东西,尽管他生野,原始,甚至是粗俗,无序的,但是会于我们贴得更近。想问,老王子作者本人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但是,毫无疑问,尽管有《大棚姑娘》这样的小说终于出现在“鲤”里面,这期小说还是显得“太上海”,以上海作为背景的小说至少有两、三篇的样子,不免让读者心生“倦意”,我不能否认,这些“上海小说”是好的作品,但“鲤”是上海的内部刊物吗?上海的特殊、上海的风情我们谈的已经够多了,我们都牢牢得记住了,从大白兔奶糖到周杰伦的《上海1943》,从王安忆的《长恨歌》到王家卫的《花样华华》(我故意写错的),外加教母级的重磅“张爱玲”,拜托!!全中国人民的“上海课”已经补习的差不多了,可是想不明白,为什么还拿来一把一把地撒呢,你们的文化惯性,我们的文化疲劳。美国梦开始破裂,“上海梦”,如果有这个命题,我想证其伪,我想问,一开始它就存在着什么吸引力吗??

一日,翻这本书,偶然察觉,封面中间偏左的的位置开始生出“褶皱”,颇像一颗老树干裂的树皮,再看看那“最好的时光”五个字,不免有种时光渐渐逝去的苍凉感,好久没见妹妹了,给她发短信,说:终觉得,最好的时光其实都是疼痛的,不管现在,不管未来,阳关即末世,末世即阳光,未来即现在,现在即未来。

书中推荐的《rain and tears》,我爱的不行,此时他的唱,在耳机想起,心,突然酥了一半;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