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The Possibility of an Island《岁月不留白,死在永生中》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7:09:38
  • 92

这部写于2005年的长篇小说是Michel Houellebecq最近的一篇长篇小说,被看做是《无爱繁殖》(Atomised) 的续集。

小说由喜剧演员Daniel1和他一千年后的两个克隆人后代Daniel 24、Daniel25相互穿插的自传组成。写作主题继续围绕着爱、性、生、死这四大主题展开。书中所描述的克隆技术为人类提供了永生的可能性,但永生的代价是放弃性与爱的欢愉。以Daniel1为代表的传统型人类在衰老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爱无能和性无能的双重烦恼,在极度抑郁之中只能自绝。而像 Daniel24、Daniel25这样的新型人类离群索居,快乐变得微小,但痛苦也随之消亡,生死都有数。这样的未来世界,颇有点佛教中所说的“极乐世界”的意思。减弱欲望,才是消减痛苦的根本。

但显然,作者自己也不能信服于这种关于快乐的阐述。对于Daniel或者他自己来说,最快乐的时候,还是在***过程当中,一旦失去了性的冲动、行动力和对象,衰败的季节就降临了,而生命也就不再有意义了。Michel Houellebecq一直通过自己的小说充当着“白人、中产阶级男性”的代言人,并从来不耻于承认自己的***中心主义。这种***哲学,在 Possibility中更是淋漓尽致。对于Daniel1来说***不仅象征了权力的起落(当他年轻力壮的时候,当他还可以和超过百位女粉丝***的时候,他有权力冷酷的拒绝热烈追求他的肥胖老女人。而当他的***开始衰败的时候,权力便转交到了女人手中,他一次又一次的被东欧妓女羞辱,并在一位性开放的西班牙少女面前失去了一切尊严和自持),它就是生命的全部。

“在我的一生中,除了我的***以外,我其实并没有关心过其他任何事情。现在我的***已然死去,我想我的日子也该到了。”(Daniel1 21)

这种集前几部小说之大成的“***中心”哲学也基本反映了这部小说的整体风貌。从各个方面来说,对于一位读者而言,读到的是Houellebecq前几本书的综合再现(正如2046之于王家卫的影迷)。追随着***起落的消极主义哲学在“永生”的光芒当中被推向极致。真是死也无趣,生也无趣。极度享乐的时光稍纵即逝,即使解决了死亡的问题,也阻止不了生命不断下沉的动力。

在全书四分之三250页的地方,Michel Houellebecq通过主角Daniel吐出了这么一句话。“我想我最好再次离开,并且永远不要回来。因为这一次,我们真的老了。岁月带给我们的苍老和苦涩,只会让我们在绝望地寻找出路的途中互相伤害。”

我想,也许是他自己对一贯以来活得精彩、老得绝望的写作主题倦怠而萌生的去意吧;也可能是年过50的他被岁月洗白后老年危机的真实写照。在写作中找不到出路的似乎是他自己,而他的绝望的寻求只是伤害了期待在这书中看到Houellebecq式惊喜的读者们。正如卫报书评员Michael Worton所说,Michel Houellebecq把每一本书都当作一个心理疗程,而读者则成了他的心理治疗师,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倾听他的那些偏见和陈词滥调。没有了 Platform里情节的张力,没有了Atomised里关于爱情的温婉,the Possibility of an Island抹去了Houellebecq魔力的最后光环,阻断了一位读者继续倾听他的耐心。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