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悖论简史《马概论文》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7:09:04
  • 44

当我写了一篇论文,来论证我写的不是论文,那这还是一篇论文吗?

这其实是个“说谎者悖论”的变化模式。最早的悖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埃匹门尼德,他说了一句著名的话:“所有的克里特岛人都说谎。”由于他本人也是一名克里特岛人,从这句话真可推出它假,但从这句话假只能推出它可能真。公元前4世纪,欧布里德斯把它改述为:一个人说了唯一一句话,“我正在说谎”。

是的,这不像一篇课程论文,因为我想做到和作者罗伊·索伦森一样,让原本无趣的东西有趣起来。

细细体会,你才能发现这是一本相当聪明的书,作者在题献中写道,“献给从来没有书献给他们的那些人”。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基本的悖论模型,当献的动作完成时,献的对象已经不再是献之前的对象。类似的句子还有,“ 如这句话是用英语写的(原话为英文)”,那么此句还能翻译成中文吗?作者在第12章开头写到,“我不能开始这章”。这个开章句恰恰被写下这句的行为给瓦解了。作者通过悖论角度叙述了三千年的哲学历程,远比要我之前看的《牛津西方哲学史》之类的教科书要有趣的多。

人的祖先是什么,祖先的祖先又是什么,祖先的祖先的祖先......?到底是先有鸡蛋还是先有鸡?阿拉丁许愿的时候为何不用第三个愿望换取更多的愿望?这是困扰我童年的几大难题之一,就算问长辈老师,也得不到答案。看完这本书,我总算是解了心头疑问,也不禁暗暗窃喜,原来我自小就已经开始思考这些困扰人类数百年甚至千年的哲学问题,亦庆幸自己活在已解答了这些难题的时代。

记得以前看《唐吉珂德》里有这么一个故事:唐吉坷德的仆人桑丘跑到一个小岛上成为这个岛的国王,他颁布了一道法律,每个到这个岛上的人都得回答一个问题:“你到这里来做什么?”如果答对了,就允许他在岛上游玩,而如果答错了,就要把他绞死。对于每一个到岛上来的人,或者是尽兴地玩,或者是被吊上绞架。一天,有一个人来了,他照例被问了这个问题,而这个人的回答是:“我到这里来是要被绞死的。”桑乔·潘萨是让他在岛上玩,还是把他绞死呢?如果应该让他在岛上游玩,那就与他说“要被绞死”的话不相符合,这就是说,他说“要被绞死”是错话。既然他说错了,就应该被处绞刑。但如果桑乔·潘萨要把他绞死呢?这时他说的“要被绞死”就与事实相符,也就是说他答对了,就不该被绞死,而应该让他在岛上玩。桑丘发现,他的法律无法执行,因为不管怎么执行,都使法律受到破坏。他思索再三,最后让卫兵把他放了,并且宣布这条法律作废。

初看起来,悖论近乎一些违背常识、直观的“胡说八道”,就好像一只猫咬着自己的尾巴乱转,最后把自己弄得晕头转向,自己不认得自己了。在《悖论简史》中所罗列的那些著名的悖论,并不完全是哲学家的消遣,很多时候,它们源于人们对于“人”最根本的思考,一旦用理性的思维来考察这个世界时,我们便会发现荒谬无所不在。

回到我前面所提的童年几大难题,第一个问题其实是起源问题。每一个事物都有一个起源吗?阿那克西曼德的回答是:不,有一个无限者(infinite being),它载育万物而自身并不根源于任何其他事物。阿那克西曼德的理由可以被看成是为了避免一个无穷的倒退:有些事物当下存在,但并不永远存在;任何具有开端的事物都是从先于它而存在的他物那里获得其存在的;所以,必然有某物是没有起源的。

对于鸡先还是鸡蛋先的问题,作者者列举了三种说法:无先派、先蛋派和先鸡派。亚里士多德认为,每个物种的历史都是无限古老的。因此,“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这个谜语是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前提上的,就是“鸡和蛋都经历过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先蛋派搬出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孟德尔的遗传学。转变成鸡这样的事情,只能发生在一个下蛋者和它的蛋之间,因为一个特定的有机体在其整个生命的过程中,是不能改变物种的特性的,就算受到核污染而变异了,也无法将变异的特性遗传到子代。根据进化论,由集体可能无法正常地繁殖后代,也就是说可能会有某种鸟,生下了鸡蛋,并充当了鸡妈妈的角色。先鸡派只有一句语焉不详的“如果按照吉恩·拉马克的特征习得理论的话,那么就应该是先有鸡”。作者的倾向很明显吧?

至于许愿的问题,我从小做梦就想要许个能让我更多愿望实现的愿望。神灯只能实现三个愿望,如果他实现了许更多愿望的愿望,那么就超过了他所允诺的三个愿望,如果不能实现这个愿望,那么就少于他所允诺的三个愿望。这就是奥古斯丁的亲证悖论,你无法向诸神祈祷让他们帮助你找到诸神存在的证明。个人认为,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定义好前后的愿望,许更多愿望的愿望和本来的三个愿望不同,而是前面愿望的子集,这样就不算超过了神灯许诺的三个愿望了。好吧,我承认我只是不想我童年的美梦破灭才这么说的。

哲学就像对地平线的一个探险,我们无法到达目的地,因为我们所到之处只能称之为“曾经被称为地平线的地方”,好比夸父永远追不到太阳。但我们能否定追逐和探险的过程吗?

作者说的好,哲学更是由它的问题而不是它的答案来维系的。在不断探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更多我们曾看不到事物,一代又一代试图解决悖论的人,提出了让我们叹为观止的新的理论,我们不能因为其失败的结果而否定其作用。历史上那些论题的诡辩以及那些思想家没有实现的包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如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中所言:“这曾经是个悖论,但如今,时代解决了它。”很久很久以后的某个哲学家会在某个图书馆的角落发现这本过时的书,他可能会惊讶2003年的哲学家们当作哲学的东西,也许那时某些理论已经被否定,也许书中讨论的悖论已经被那个时代的物理学或数学或是其他什么新的领域明确地解答了。作者在本书最后一句写道,“在他读最后这句话的时候,我要提醒他,他是站在一个本书作者无法到达的新的地平线上”,各中乐趣,大家心照不宣。

既然开头以一个悖论开始,那么结尾也以一个悖论结尾吧。你看完这篇论文了吗?或者用稳妥些的方式回答说“看过又没看过”。正如克林顿在接收弹劾时的一句诡辩:“此刻,时间是现在吗?(Is it now now?),我和他一样流氓。

ps:这是上学期马概的课程论文老师说可以随便写当时正好在看此书就写着玩了.然后怕老师百度到说我是抄袭就等论文分出来了再贴上来.当然既然是论文免不了有些是参考别人的另外还有一些关于什么是悖论悖论的研究意义如何研究悖论拉等等不属于书评的范围就被我删了.最后顺便提下这论文的最后得分是72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