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格林,是观而后读,读而后知的。
初识他,缘于《The end of affair》,知道是个嫉妒的作家,有着惊世骇俗的爱情生活;再读他,知道是个多产的作家,信仰天主教,并被贴上宗教作家的标签;到今日,捧起这本薄薄小册,才对他传奇的一生有个大概的了解。
原来,他著作等身,以“格林之国”国主身份傲视20世纪英美文学界,虽多年与诺贝尔奖无缘,却是无数人心中不可攀越的高峰;原来,他浪迹天涯,足迹遍布五大洲,亲历各国政坛风云,战争洗礼;原来,他少年抑郁,经年多梦,梦境鲜活生动,且能预知灾难,他自己的世界与普通世界交相辉映、相互影响;原来,他知交遍天下,往来无白丁;原来,他拈花惹草,四处留情,放浪形骸;原来,他还是个英国间谍......
极端不求中庸是他的生活哲学,他害怕百无聊赖更甚于死亡。这就不难理解为何他年轻时会玩俄罗斯轮盘赌,与死亡仅一步之遥;为何他会入职MI6,奔走于当时边僻动荡的蛮夷之地;为何危险不能让他恐惧焦虑反而带来刺激和愉悦的成分。更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不但在文学界声名显赫,在阴影下的世界里也不是泛泛之辈。之前看过的BBC迷你剧集——“剑桥风云”的主角之一金·费尔比,既是他的顶头上司,又是他的知交好友。我所欣赏的,是格林对待友情的态度:在费尔比双料间谍身份曝光并叛逃苏联后,他没有正义凛然得与之划清界限,以国家大义为先;相反,他和他继续鸿雁往来,并为其自传作序,理由是:“费尔比确实背叛了他的国家,但是我们所有人都一生中,谁没有在某种情况下叛变过比国家还要重要的什么人或什么事呢?”得友若此,幸莫大焉。
据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格林的书虽然烙上天主教的显明印记,但更充满人性的因素。他以敏锐的眼观察人性,观照世情,以悲悯而不失幽默的笔锋,以英国绅士不显山不露水的态度,对人间种种——“爱与恨”、“信任和怀疑”、“责任和怜悯”、“纵情与放任”做出深刻思辨。
他的书,更适合人到中年的读者群,因为阅读和经验的重叠会比一切的概念和原则都更有说服力。经历了风雨,走过了时间,看过了风景,才能品咂出他笔下荒谬人生中的悲悯和无力。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7:06:53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64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