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漫画史上,三毛绝对是一个最经典的形象,《三毛流浪记》也许是中国上世纪最具知名度的经典漫画作品,张乐平塑造了一个头上长着三根毛的“苦儿”的流浪经历。
漫画肯定要让人发笑,不然形象再鲜明,也不会被难喜欢,但笑是一种很奇特的东西,很少有人会因为事情变好而发笑,悲剧一发生,人们就发笑,事实往往是这样,所有的笑话或漫画,本质上都是悲剧,那种喜剧结果的漫笑或笑话,至多让人微微一笑,只有悲剧发生时,人们才会大笑,“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因为在上帝眼里人类的思考就是笑话,是悲剧,所以他老人家会发笑,笑得胡子乱抖,笑得直不起腰,笑得眼泪横飞。我们看三毛在书中发生的那些悲剧,总会发笑,并不是我们缺乏同情心,而是上帝将笑与悲剧联系在一起,实在是太奇怪了。所谓“大喜大悲”,就是三毛的大悲,让我们大喜。
“1995年江/泽/民在听取广电总工作汇报时,点名提到《三毛流浪记》,指出:‘这些优秀的作品为什么经久不衰?是因为它有益于人们的心灵。”(《前言》)三毛过的苦日子直的有益于人们的心灵吗?我看未必,与其说是有益于人们的心灵,不如说是有益于党派之争。三毛是活在1949之前,活在国民党的天下,所以过的是苦日子,人们看了,会说:“唔,原来国民党时代是这样不好啊,在那时候小孩子只能这样过日子啊。”也许张乐平在创作时并没想到要成为“宣传工具”,但客观上三毛成了忆苦饭,成为一个党丑化、攻击另一个党的工具。就象鲁迅一样。
那么活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我们有没有三毛呢?答案是:我们没有童工,没有黑煤窑,没有小学生卖淫,没有嫖宿***……所以我们没有三毛,我们的小孩子天天在过六一儿童节。所以我们可以面无愧色地面对三毛,可以认为三毛“有益于人们的心灵”。
上世纪前期,漫画形象的力量堪比今天的电影明星,“1949年,以阳翰笙为首的中共地下党领导的昆仑电影公司将《三毛流浪记》改编成电影,这部电影调用了赵丹、孙道临、黄宗英、上官云珠……等上海大部分的著名影星,他们都甘心为一个无名的小演员当配角……这部电影还是庆祝新中国成立的第一部国产片……”1949年,还在上海举行了为三毛捐钱捐物的大规模活动,成立了三毛乐园会……从此,三毛就成了民国时期黑暗的底层生活的一个象征符号。
一个漫画形象,一本漫画集,居然会成为党半世纪以来的一个“文艺重点”,其原因当然是因为我们的宣传理所当然地认为新社会比旧社会强,新社会的小孩比旧社会的幸福,三毛只是国民党时期的怪胎,与白毛女一样。“旧社会将人变成鬼,新社会将鬼变成人。”这是白毛女的政治寓言,而三毛呢,“旧社会将儿童变成苦儿……”奇怪的是,为何没有接着要张乐平同志弄一个“新社会将三毛变成幸福宝宝”?难道因为张乐平不是优秀党员?
所有被意识形态看上的漫画也好,文艺作品也好,都成了党派的工具,“三毛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7:05:48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64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