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北方人的巴赫《北方人的巴赫》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7:02:23
  • 44

我在www.bh2000.net看过她的文章(难怪我翻这本书的时候总觉得在哪里看过)。

里面有一篇写巴赫的管风琴三重奏鸣曲的。后来我听到了这套奏鸣曲,是难得的惊艳的发现。毫无疑问,这是巴赫最温情的音乐之一。一开头那个乐句,简直是把人直接带到了古老的壁炉旁,正如老马在文章第一句写“仔细开车,好好活着呀,千万。”还有那北方人“我每次开车过山时都听巴赫。”“他说巴赫的音乐能维持他精神上的健康平静,只要是巴赫,什么曲子都可以。”这是一种庸常生命的幸福,而不是激情和浪漫。

前几天wangjoey同学曾说看回号角上的老帖觉得很幼稚,其实,为了好听的音乐愉快的(骂战也是很愉快的啊)讨论,幼稚不幼稚没什么关系。乐迷的一套语言不同于学院派那一套,让人想起以前比较闲的时候听音乐的乐趣。

早在小学五六年级左右的时候,跟一个姓邬的同学开始听古典,开头买了一些磁带,他买了贝多芬交响曲精选(只缺贝二贝七),一个不知名的版本,这是我第一次听的贝多芬的交响曲,还买了一些普及知识类的碟,开始看一些赏析的书,听古典纵横节目,后来小学毕业,多年后再见邬同学,他已经不怎么听古典了,为了追女孩,为了融入集体,他选择了接受流行曲。

听古典的一段日子里,很重要的是一家卖D版的店,原来在我家楼前的马路旁,后来估计这黄金地段租金太贵,干脆搬到我家楼下,起初,我一个初中同学是老板亲戚,所以可以带CD出来给我,我转成MP3放电脑里,然后还给她。完成了一部分音乐资料的原始积累。后来,还是直接自己挑比较好。再后来,店就关闭了,变成了拉面店,(文化沙漠是怎么形成的呢?)到现在还没发现佛山有好的D版店。

这店里认识了好几个人,一个是阿杰,地道佛山人,一口佛山话,跟老板是朋友,经常在店里出没,整理整理CD啥的。听古典,但不买D版;喝茶,家里藏了许多珍贵的陈年普洱,自己也舍不得喝;抽烟,有一个名贵的烟嘴。一份普通工作,收入应该还可以。多年前听流行,后来发现劲歌金曲榜片头音乐用的是维瓦尔第四季里的一段,遂开始听古典,现家中藏碟数百,闲时往广州买碟,但由于近年打口市场常遭打击,也少去了。一次他弟弟带我到他家里,后来便常到他家做客,他还有几个听音乐的朋友,一次带我进大沙,听他们的音响,正是那次我第一次迷上了Celi的布鲁克纳。他弟弟不听古典。都是一股庸常市井的优哉游哉的滋味。就像他家里那张宽大的太师椅一样,透出一阵淡定来。可他大约三十来岁了,却还未结婚,有点奇怪。

然后还认识了王工,一个老工程师,年轻时在上海读书,指挥过他们学校的乐团,还常常听成名前的傅聪的音乐会。后来跟我姑丈同一工厂,经过姑丈又重新认识了一遍,十分巧合。他家里有许多LP,不过还无缘一见。

店里还碰到小学同学的父亲,送了我两张CD,他的一只眼睛有点毛病,是个医生,会拉小提琴,平时经常在高级餐厅业余拉琴收消费,最多一次一个人给了一千,不知现在有没有破此记录的,那天他刚走完一场,拿着小提琴到店里,拉了一段。他说我要学小提琴的话他可以教,不过我曾说过受不了老听小提琴那太过尖的声音。

还有一些网上认识的,大学后认识的朋友,因为大家都在网上,就不说啦。

所以,听古典是一件庸常幸福的事情。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