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24重人格《如此陪伴》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7:01:09
  • 73

我一度认为,在这个奇妙的世界中,或许精神病人比正常人更能理解人类。因为,所谓的正常人在面对生活时常常是虚伪的,戴着各种各样非常态的面具。而精神病人,永远都是真实的状态,即使看起来疯疯癫癫,也是真实的。精神病人觉得我们这些正常人才是精神病,正如我们看待他们一样。所以,我曾猜想,这种疯癫会不会是因彻彻底底地看穿了世间所有的虚表,才表现出来的极致的真实呢?后来,有位研究心理学的朋友告诉我,精神病确实是一种病,是完全的一种病态的表现,非正常的。或许吧。但我仍对那个我无法走进的精神病世界感到好奇。在这般好奇下,我读了卡梅伦.维斯特的《24重人格》。故事是关于一个人格分裂的精神病患者如何在漫长而痛苦的治疗过程中经历着自己的精神生活的。

故事的主人公卡姆因四五岁时受到过祖母及母亲的***待而产生了人格分裂。这种人格分裂实际上是卡姆对自我心灵的保护。卡姆在心灵里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的人物,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假装受虐待的是这些人物而非自己。久而久之,这些人物便活生生地共存于卡姆的体内,以至于卡姆根本不认为自己曾受过虐待。直到卡姆的儿子四五岁的时候,这些虚拟的人物才开始显现,也就是卡姆精神分裂的爆发期。卡姆无法自控,这些身体里曾接受过虐待的24个人纷纷涌现出来,做出了无数看起来可怕而荒谬的事情。因为他们的存在,卡姆常常无端地划伤自己,有时躲在橱柜里画一些血淋淋的图画,有时无缘无故地暴骂……这一切不仅给卡姆造成了严重的伤害,更是对他的妻子瑞琪带来了巨大伤害。然而,瑞琪深爱着卡姆,日日陪伴,用最温柔的抚摸安慰着卡姆脆弱的心灵,陪伴着卡姆接受一次次的精神治疗。这个治疗的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对于卡姆是折磨,而对于瑞琪便是加倍的痛苦挣扎。

读完这本书,给我触动最大的不是这个精神病有多么的痛苦和不可思议,而是瑞琪对卡姆这份真挚的爱和这种不离不弃的陪伴。

爱是何物?会让相爱的两个人拥有至死不渝的决心?说到底,瑞琪和卡姆只不过是某一时段相遇、相识、相爱而共同生活着的两个人而已。为何会在这样痛苦和可怕的日子里,瑞琪还要心甘情愿地陪伴着卡姆,给予卡姆最真挚的爱的呵护呢?她也可以像其他精神病患者的妻子一样,选择离开,选择另一段幸福的生活,为什么瑞琪没有。难道只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儿子?不是,因为离开卡姆或许是对儿子最大的保护。瑞琪为了卡姆,放弃了自己的工作,甚至离开久居的家乡,搬到远离卡姆母亲的另一座城市,开始了全心全意照顾卡姆的生活?为什么?这可谓是女人最大的牺牲了。瑞琪牺牲了自己的工作,牺牲了自己的快乐,牺牲了一个正常人最基本的安定的生活。可以说,瑞琪因为卡姆,几乎完全牺牲了自己。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不离不弃,这样的默默陪伴?这个过程中,瑞琪承受了多少痛苦只有她自己知道。她要对儿子隐瞒一切,要完完全全将儿子保护起来。她要陪伴卡姆,用全部的爱来不断地容忍卡姆一切的不正常,一切可怕的举动;她要接受,接受卡姆所有的分身,与他们交流、生活。而这所有的一切,瑞琪只有一个人默默地面对。一切的痛苦,只有泪水是她唯一的倾诉方式。这样的陪伴,或许只是因为一份最真实的爱吧。

爱难道是一种责任?当爱成了一种习惯,便已没有了初恋时的激情,所剩的只不过是每日的柴米油盐,所面对的也不过是一张邋遢衰老的容颜。爱成了习惯,便化为一种爱人间的责任。是这样吗?可是,因爱人生病而选择离开的人比比皆是,这些人在结合之初难道不是因为一份真诚的爱吗?这些人之间的爱就没有转化为一种对爱的责任吗?那么,这种责任又是对谁而言的呢?或许是一份内心最深处的良知吧。乐同乐,苦也当同苦。乐,是爱的恩赐;苦,便是爱的锤炼。熬过这苦海的两个人,爱会恩赐更多的快乐;面对苦难各自飞的两个人,生活必将给予更多的苦难,是肉体的,也是心灵的。最大的苦难,不在于肉体,而是一个人的灵魂。灵魂是最真实的东西,错即错,对即对,面对灵魂,谁也无法狡辩。这份对爱的责任,实际上也是一份对自己良知的责任。不离不弃,是对爱人的慰藉,更是对自己灵魂的抚慰。即使与爱人共同承受苦难时,自己的内心也要经历磨难,但是,至少灵魂是安然的,苦也苦得其所,最终乐也乐得坦然。然而,选择离弃的人,即使身体是享乐的,灵魂也将是不安的,是忐忑的,是致死也无法瞑目的。

爱这个字,本身是虚幻的,无影无形,抓不到,摸不着,只有灵魂那双眼才能看到,只有心的最深处才能感受得到。爱,无法言说,只能转换为爱人间的行动,一辈子的关爱,一辈子的抚慰,一辈子的陪伴,不离不弃。是一份万水千山与君共渡的决心,是一份天荒地老与君携手的承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