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生命的重量》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7:01:09
  • 76

第二次重拾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仍然没有读完。或许是因为书里的物与事离我太遥远,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情,都不是我能够理解的。其中人物复杂的内心纠葛让我感到压抑,特别是在独处的夜晚,读起来,更是抑郁得难受。然而,当我读到“卡列宁的微笑”时,我的心理有了一丝触动。

卡列宁是一条狗,是男女主人公托马斯和特蕾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处爱的寄托。同是一份对卡列宁的爱,却是完全不同的内容。托马斯寄爱于卡列宁,因为,他觉得,这是他对妻子的一份爱的补偿,也是一份自我安慰。虽然托马斯深爱着特蕾莎,但他却无法控制自己不去与情人相会。他内心有愧,但又无法自拔,于是,他希望卡列宁能替他弥补那份空缺的爱。

而特蕾莎呢?她的一生都在痛苦之中,她用她整个生命,甚至是自己的灵魂去爱托马斯,她只想要这份爱,只想要托马斯也同样爱她。她越是渴望,越是期待,越是竭尽全力,越是变得异常敏感,甚至有些神经质。当她发现托马斯与别的女人有私情时,她整晚地做噩梦,精神紧张,思绪混乱。可是,她爱他,她不想失去他,她甚至心甘情愿在这份痛苦的爱情里让自己近乎受虐一般地加倍痛苦。这是一种自己对自己的折磨,越是痛,越是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她甚至对托马斯说,带我去见你的情人,让我替你为她们脱去内衣,然后看着他与他的情人***。她甚至真的去了托马斯的情人家里,为那个女人拍裸体照片。这种病态的爱让我看得窒息,难过。不得不承认,到达这样的地步,确实是一份极致的爱了。特蕾莎确实将灵魂也献给了托马斯,爱到灵魂出窍一般无法自控。特蕾莎魔怔了。

在读后续的时候,我明白了,这是一种“牧歌”思想。每个人都有一种期望,对爱情来说,这种期望就是一份完美的,最贴自己心意的爱恋。可是,现实并不是按照人心愿的模型剪切出来的,而是有着参差边缘的,这些边缘就如同根根尖锐的刺一般,时时扎痛人们心中最薄弱的地方。特蕾莎期待完美,可是,她发现,完美原来不过是一个自己编造出来的泡沫,根本就不存在,所以,她跌落了,落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在痛苦中找寻那泡沫投掷下来的影子。她挣扎在幻影中,追逐着梦中的泡沫,于是,她开始有了自欺欺人的***,好似距离那个完美更近了一步。她找寻着通向理想的出口,用每一根神经去探寻,她试图去理解托马斯所说的爱和性是两码事。特蕾莎甚至去尝试和一个陌生男人发生关系。她一度以为自己理解了,可最终却不过是让自己的痛苦更深了一层,切肤切灵的伤痛。她在探索的路上,找到不过是更多的伤口,更深的绝望。牧歌出现了,似一首为理想之爱凭悼的颂歌一般。

于是,特蕾莎又沦陷了,沦陷在更多的伤痛的巨浪里。她自己并不知道这浪究竟是现实还是自己的幻觉,她只知道,这浪反而冲击出了她的***,自虐的***,反叛的***。她不知道,这一切的痛苦都是她混乱的思绪搅扰出来的,与现实无关。特蕾莎期待托马斯全心的爱,却又一次又一次的陷自己于绝望,于是,她将爱转嫁于卡列宁,那只可怜的狗的身上。她甚至一度爱卡列宁甚于爱托马斯。因为,人对于狗的爱是无私的,是无所求的。而狗也是一样,不会背叛,不离不弃。直到有一天,卡列宁如大多数的狗一般,死在了人的前面。特蕾莎彻底无主了,她的世界好像一下子空了一大块,填不上了。但是,毕竟托马斯仍在身边,托马斯仍深爱着特蕾莎。现实毕竟是现实,现实的阳光总会刺穿所有虚伪的泡沫,特蕾莎终于明白,过去的种种都是她一个人的想象,是她错怪了托马斯。牧歌祭奠了她的过去,又一次为她的理想之爱歌颂起来。在一个偏僻的山间,他们的汽车刹车失灵,两个人一同跌落谷底,双宿双归了。这算不算是理想爱情的结局呢?

很痛苦的爱情故事,不知米兰.昆德拉是如何一字一句的完成的。这样的长篇大作对于作者来说会是怎样的内心撕扯啊。不可想象。不过,它确实也给了我一定的震动。结局的双宿双归究竟是不是爱的完美结局呢?有时,脑中会想起泰坦尼克沉陷时,巨浪冲进船舱,一对正在密爱中的情侣在这巨浪里一起去了另一个世界。想来是遗憾的,可也是美丽的,幸福的。能够与心爱之人,在人生的最后一刻紧紧相拥,两颗心紧紧贴在一起,两个温热的身体深深地交融在一起,合二为一地微笑死去,这样的结局难道不是美的吗?就像特蕾莎与托马斯,这样的结局或许对于他们来说也是种幸福吧。

爱一个人,有时会想要像对待小宠物那样溺爱着他,宠爱着他。因为,人对宠物总是有着最大的包容,最纯粹的奉献,最真实的亲密。可是,人毕竟是人,人无法像宠物那样,只有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需求,那就是食物和些许的陪伴;而人也无法像对待宠物那样,不求回报的爱,容忍一切的爱。毕竟,有谁只是希望一份没有回应的爱呢?爱是孤独的,即使爱中存在两个人。孤独是个幽灵,无论是否有爱人陪伴,它都是存在的。当爱中有了疼痛时,孤独就来得更加凶猛。于是,你明白了,原来,爱只关乎一个人。甜有多甜,痛有多痛,只有爱者自知。在爱中的人,都或多或少有着“牧歌”精神的存在。因为,爱本身就是一个期待,期待幸福,期待美好。可是,人生是个大天平,幸福美好是一端,痛苦折磨是另一端。有多少甜,就有多少苦,天平总是平衡的。所以,当天平在找寻平衡的摇摆中,牧歌精神便爬满了人的整个心灵。两个极端之间,便是用痛苦和快乐布满的一寸又一寸光阴。

人生是天平,天平的两端是岁月累积的重量。那么,倘若两边没有了重量,又或者只有一端有重量,那人生是怎样的?这或许就是米兰.昆德拉所说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