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传统与对外关系《传统是传统,对外关系是对外关系》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7:00:08
  • 75

相蓝欣提出了一个大问题。中国20年前在意识形态上好象败给了西方,于是20年来就淡化意识形态之争,专心致志发展经济,通过与世界开展经济合作走向世界。相蓝欣提出,经济有其局限性,不能回避意识形态问题,我们要大胆地与美国(以及西方世界)沟通对话。我完全同意这一看法。

问题是,具体怎样在意识形态问题上与西方沟通。相蓝欣在尝试学贯中西,具体说是扬中抑西。根据相蓝欣的分析,要么是中国的传统比西方高明,要么是西方的东西也不好,要么是西方的东西从根子上还是从中国学的。似乎越是留洋喝过洋墨水的,对传统就越有一种温情,对西方经典反而更多持批判态度;而国产的博士学者们,往往将西方概念、理论和名词奉如神明。我佩服相蓝欣旁征博引、恣肆批评的水平,读来也颇酣畅淋漓。但这样的论说,足以支撑我们去跟西方说一说、辩一辩吗?

相蓝欣说,“落后就要挨打”不对,发达了照样挨打,有人落后也不一定挨打。好吧,请告诉我,近代以来我们挨打到底是为什么?

相蓝欣说,西方搞欧洲中心论、搞二元对立,把世界搞得污七八糟。中国好,中国是小农社会,中国既有秩序又有自由,中国是谦谦君子。相蓝欣还说,文明没有优劣。问题是,当两种不同的文明接触时,是按谦谦君子的规则行事,还是按污七八糟的规则行事?

事实上相蓝欣在书中对西方还是有明确的区分的,认为欧洲是欧洲,美国是美国。欧洲开始反思民主了,美国还深陷民主迷信。欧洲有较好的政教分离,美国则从立国开始就有深刻的宗教情怀。相蓝欣进而提出中国要和欧洲接近。我怀疑这是伊拉克战争前后对美欧分裂的一厢情愿。在意识形态上,欧洲对中国的排斥、反感和偏见,似乎较美国有过之无不及。2008年奥运前的事件,可以为证。

这本书还是值得反复阅读,对传统的解释很独到,很有启发性。中国要发展,传统的本土的资源仍然是重要的智慧来源。但传统也是任何人想甩也甩不掉的。日本人脱亚入欧一百多年,政治经济和社会与西方已经够接近了,但日本仍然是一个有浓郁的东方传统的国家。很多情况下,我们可能没有刻意从传统中寻找灵感,但事后呈现的脉络往往有传统的影子。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