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漆蓝书简《洗净铅华的江南》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6:59:00
  • 94

提到“江南”二字,你会想到什么呢?

是古代诗词中的美丽字句吗?比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再或者“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还有张岱的《湖心亭看雪》里的清寂和《西湖七月半》里的热闹……

是不是也会想起发生的江南的那些风光旖旎,缠绵动人的爱情故事?倾国倾城之后泛舟五湖的范蠡于西施;一直期待着“郎骑青骢马,妾乘油壁车”的苏小小;西湖边断桥上雨伞结红媒的白娘子和许仙;血染桃花扇而成信物的李香君与候方域……

会不会也有那柔婉风格之外偶尔透出的易水悲音?永远留在西湖边上的英雄岳武穆,因哭庙案被杀的才子金圣叹,还有那格外凄惨的“扬州十日”、“嘉定三日”,以及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起义……

也许,还有现代影视剧中出现的江南背景,《似水年华》中的乌镇,《烟花三月》中的扬州,《非诚勿扰》中的西溪湿地……

不过,这真的就是江南么?

前几年有过一套书,关于人物传记的,名字叫《美丽与哀愁:一个真实的***》,套用到历史地理上,或许也可以称之为,《美丽与哀愁:一个真实的江南》,只是,如此,便可真实么,美丽与哀愁,两个词的连用,终还是婉约了些。

关于江南的文字,实在已经太多了。自己读过的,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余秋雨《文化苦旅》里的江南,《西湖梦》《白发苏州》《夜航船》《风雨天一阁》,前一阵子偶尔翻起还又一次触动了自己的江南梦,不过,他的文字赋予了江南太多的深意,江南背负的历史文化太过沉重了些。此外,还有一本忘记名字作者的,一篇篇的小散文里讲了很多的江南故事,从偏安一隅的东晋南朝一直到明清时的秦淮之艳,故事本身已经没什么新鲜的了,难得的是文字间时时闪现出的摇曳的才情;还有一本只记得名字的,《剑气凌厉的江南》,我似乎是没有翻过这本书的,但这几个字却时常映入眼中,浮在心间,传统的江南是杏花烟雨,小桥流水,如今出现“剑气凌厉”四字,却觉得,也是很契合的。

说了这么多,也该提到这一本《漆蓝书简》了,书名中还有一个后缀,“书写被遮蔽的江南”,遮蔽,自然是被脂粉气商业气所遮蔽的,所以作者黑陶,这个土生土长的江南人,没有写大家熟知的苏州杭州、周庄乌镇,而是远离大都市,远离热点旅游地,挑选了五十个深藏于山间水边的江南小镇作为描述对象,文字上也是力求还原真实,他多用白描的手法,摹山画水,细致入微;文体上也绝不只是普通的散文,里面还有日记、书信、笔记、乃至当地的对联、广告、公文的摘录,总之,他会把一个个的江南小镇和江南山水最平实的一面凸显给读者,并从中体会它背后的古典气韵。他的语言,是散文的,也是诗的,不华丽,但意象很密集;不高深,但有余味;不总是抒情,但可以看出作者的深情;其间也有对失落的江南乡镇的叹息,但叹息声也是安然沉静的,颇得古典气韵中的淡然,和山水境界里的包容。

五十篇文章中大概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的。

一、山水江南,关于江南的那些并不著名的山和水,以及山水行走间自己的所见所闻。比如《齐云山镇:游齐云山记》,记录了齐云山的红色霞光,张三丰墓,还有在浮云饭店中那如仙如梦的浮云之上的用餐,自己都心生向往了。其实,山水二字贯穿着几乎所有的篇章,江南的小镇怎么可能离得开山和水呢。

二、人文江南,关于江南人物的故事,这个人,可以是古人,也可以是今人,可以赫赫有名,也可以籍籍无名。开篇的《石门湾:丰子恺家居生活中的旅行》主要就讲述了丰子恺和缘缘堂的缘起和缘散;《鹅湖:鹅湖会》清楚的介绍了南宋时朱熹、陆九龄、陆九渊、吕祖谦的鹅湖之会以及2004年冬自己的游历和所见的理义仍存的鹅湖书院。

三、现实江南,黑陶用文字代替相机,来捕捉现实江南中的一幕幕,客观,冷静。《西屏:旧街》,把这条街上的画像店、杂货店、被絮店、酥饼店、发廊等等一一进行了描述;《大浮:旋转庙会》,庙会上的所闻所见,几乎都被他收罗笔下了,卖货的,卖艺的,行乞的,锣鼓声,喇叭声,满纸热热闹闹而又凝固了的世俗气息。

四、我的江南,一切其实都是黑陶的江南,生于斯长于斯的作者,熟悉江南,更是深爱着他的江南,最后的一篇《丁蜀镇:泥土与火焰交织之地》,便记述了自己的家乡,产陶的古镇,制陶的世家,土的厚重朴实与火焰的炙热浓艳,这是他出发的地点,也是他的气质和文风形成的根源。在《龙游镇:夜》中,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独自在陌生的异域,我热爱这样的感觉:孤寂、自由,又有着莫名的温情和感伤。”这五十个小镇,从来都不是“陌生的异域”,纵是第一次到达,但一定有前世的记忆让自己觉得莫名的亲切。

很多地方,是一定要亲自走一走看一看的,纵然要像《旅行的艺术》中常常提及的要面对想象与现实中的巨大落差,但不能因为害怕想象破灭而放弃一生中也许只有一次的亲历亲为。黑陶在文中也提到了这样的境况,在经过浙西一带的富阳桐庐时,他想起的是吴均所写的《与朱元思书》中的字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漂荡,任意东西。自富阳之桐庐,一许百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但现实中所见,水脏且多枯,山荒且常有采石之车自山上而出,听不到水流鸟鸣之声,听到的只是路上的混乱的车鸣。不是文字在欺骗我们,而是现实的确不够美好,可是,因此就要困守家中,在想象中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行走么?黑陶不同意。我也不同意。我一直相信,每一个地方,不管它变成什么样子,一定会在某一个时刻还原出它本来的面貌,也许是一场新雨之后,也许是夜深人静之时,也许是在你失望离开很久之后它又在头脑中的突然重现,行走的意义或许也就在此,一次又一次的寻找,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但从来都不放弃寻找,不放弃前进。我们有理由相信,就像这个洗净铅华的江南,也一样的有她美丽动人之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