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六个小时一口气把《小团圆》看完。
其实是一部很糟糕的小说,本也没抱多少审美的期遇。前面三分之一确实像点名簿,简直可以用浩浩汤汤来形容。仿佛小时候看水浒,耐着性子看好汉们一个个出场,翻过一页就忘了前面那个,也是一样的感觉。祖师奶奶到底不像严歌苓,专业学西式小说创作,虽然有意地转视角,换线索,到底还是《金瓶梅》《红楼梦》的底子,免不了流水泻地。
不过读《小团圆》大抵都是抱着窥私欲去的,听张爱玲急切地给自己作传,这种急切太过明显了,急切得彻头彻尾地真诚——她的小说里从来没有过真诚。
九莉在抗战里仍旧急切地攒着金子,等着环游世界的母亲回国来,要还她母亲的债——不过是淡漠的母亲偶尔的资助。
九莉突然之间知道了什么叫英语谚语里的“灵魂过了铁”。九莉决心要与风流汉奸文人邵之雍决裂。 “那痛苦像火车一样轰隆轰隆一天到晚开着,日夜之间没有一点空隙,一醒过来它就在枕边,是只手表,走了一夜。”
她到底是在文字里真诚了一回——痛苦是最真诚的情感。
我站在窗前捧着书狠狠地看。浩浩汤汤的气流流过身体,说不清道不明的气流。
小团圆停止在九莉三十岁。三十岁以后也没有团圆了,我们都知道。孤独客死美国的张爱玲从来没写过团圆(49年以后不得己迎合中共的《小艾》之流不算)。“小团圆”其实是没团圆,中国人总是这样,冠个“小”字好像就名正言顺些,其实还不是一样。就比如“小产权房”其实是没产权。张爱玲当然知道这些,她是最中国的。
我就偏爱悲剧式的结尾。比如《潜伏》,人人都说这个结局不好,在我看来却是这部电视剧的龙眼。好像一旦有了大团圆,就顿失艺术的光辉,堕入肥皂剧之流。《西厢记》也不行,远不如元稹《莺莺传》,或者宋元话本。张生科举高中却移情另娶,多年后路过已嫁作人妇的莺莺门前,以表兄身份求见,递出来一张便条——“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但“小团圆”不是悲剧。它匍匐于大团圆与悲剧之间的灰色地带,是一种解构,但绝不彻底,也不是否定。张爱玲不习惯斩钉截铁的声调。她写给她的遗嘱执行人:“这是一个热情故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
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世间的团圆大抵也就如此了。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6:58:48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63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