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误读与背离的往事历史的“臆说”——读冯世强的《误读与背离的往事》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1:08:32
  • 78

历史的“臆说”

——读冯世强的《误读与背离的往事》

白 烨

对于冯世强其人其作,此前我都不甚了了。因此,读他的小说新作《误读与背离的往事》(国际文化出版社2008年6月版),我是多少带了些未知的好奇的。应该说,冯世强确实让我颇为意外,他用一种东拉西扯的方式,写了一些怪异离奇的故事,这些都超出了我已有的阅读经验。对于这些本来就说不清、道不明的故事,还要以评论的方式说长道短,确实很让人犯愁和作难。

把一切都回复到当初的阅读感受之中,我觉得还似乎有话可说,这大致是两点观感。这两点可以说是感受,也可以说是见识,是从别的作品没有读到,而为冯世强的这部“臆说”历史的小说作品所特有的。

其一,是历史故事也可以肆无忌惮地予以虚化与心化。

历史题材的小说写作,常常讲求的是大处有所本,小处可虚构。从姚雪垠的《李自成》,到二月河的《雍正皇帝》,大都是这类写作的代表。这些年在网络文学中出现了一些虚构性的历史小说,但那多是游离开具体历史背景对历史人物的再想象,够不上严格意义的历史题材写作。冯世强的这部《误读与背离的往事》,无论是《陈桥》,还是《花蕊夫人》,都在小说开始之前置有小说本事的史籍选段,摆明是以文学的方式来演绎历史的,但人们看到的,却是满带蹊跷,充满诡异的由诸多偶然连缀成的戏剧化的历史。写陈桥兵变始末的《陈桥》,以苗训仰头看天时为对付楚昭辅的询问随意说出的两个“日”字,被几十万兵士理解成“天上出了两个太阳”,“皇上可能要换人了”;便拥戴着赵匡胤黄袍加身,最终使赵匡胤“当了皇上”,而苗训这个被人们看作半神一般的算命先生,不仅为赵匡胤所培植,而且为赵匡胤所掌控。苗训深暗个中内情,本想让自己“表达的意思尽量含混模糊”,但赵匡胤又在苗训身边安排了个细心的楚昭辅,从而使苗训含混模糊的“日”,同样起到了为他的起事制造舆论的奇效。心计与心计,算计与算计,随意与刻意,对弈与搏弈,这一切构成了陈桥兵变背后的内在的秘密。《花蕊夫人》,似乎是写花蕊夫人与孟昶之间此冷彼热的爱恋与婚姻的,但当叙说到孟昶自有了花蕊夫人便疏于朝政,不思治国,而赵匡胤为了这个花蕊夫人索性灭了蜀国之后,作品实际上又揭悉出了赵宋灭孟蜀的深层原因,那就是为了女人与美色。这些当然是作者对已有定论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从自己角度做出的重新解读。这样的解读也许是误读,但却在误读中,表现出了作者超常的想象力,以及循着逻辑可能性对各色人等精神世界和内心情感的发掘与捕捉,那种氤氲不明的隐秘性,那种相互掣肘的微妙性,都丝丝入扣都加以揭现,让你跟随作者完全沉浸在历史人物内心世界的探赜索隐之中,至于这是否真实,是否可信,反倒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当然,你也可以就作品所提供的如许说法,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判断,在心里去与作者商榷和论辩。

其二,是历史小说也可以东拉西扯地叙说和神神道道地臆说。冯世强的历史叙事,显然并不拘泥于史书,也不纯粹讲古。他在《陈桥》一作中,把“我”和一个女人的现实性的小故事楔入了赵匡胤陈桥兵变的历史大故事之中,一会说说这个,一会又说说那个,随心而来,随性而去。这样做的结果,便使历史的叙述既不纯粹,又不单一,给人的感觉好象是一个人在电脑上打游戏,游戏者一边进行着赵匡胤的故事,一边又讲述着自己的故事。这样一个独特的叙事方式,使得读者一开始就明白这个历史故事的讲述带有很大的游戏性,因而不再去苛求,也因而作者就更加地放纵,去尽情地想象,尽兴地挥洒,把历史的“臆说”推向极致。而叙事人“我”与那个女人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纠葛,以及“ 我”由此对女人的体察,对人生的感悟,也同作品的历史故事构成反差性的比照,乃至解构性的反讽。

冯世强显然是个历史之谜的探究者和愿意把自己的发见与读者分享的写作者。是但这个探究者喜欢想入非非,这个写作者也比较絮絮道道,从写什么上说,他有些格涩,而在怎么写上,他也比较另类。这样的别具所长的才情与才气,使他有可能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语言,来实现历史的再叙说,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按照自己的想象的样子和盘托出。这种脱离“正说”,又非属“戏说”的“臆说”,无疑给历史题材的写作添加了新的写法,在这个意义上,我以为冯世强和他的这部《误读与背离的往事》,很值得人们予以关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