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英国人盖的烂尾楼》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6:49:52
  • 81

英国人冯客( Frank Dikötter)揽下一项工程,叫“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但没有完工就通过验收了。已完工的部分看起来似乎美轮美奂,但不完整总个是缺憾。书的目录看起来极为整齐划一,各章标题分别是“作为文化的种-族”、“作为类型的种-族”、“作为宗族的种-族”、“作为民-族的种-族”、“作为种类的种-族”、“作为种子的种-族”,有点数学、逻辑学著作的味道。但过分注重形式,若于内容有损,则甚为不智。

该书在对中国古代种-族观念做了简略回顾之后,马上将视野转到了与西方接触引起的将外人“符号化”、“保国保种”、种-族革命等方面,然后历述清末民国时期国人在人种学(“人类学”)、优生学方面的种种错误观念,结束于阶级学说之代替种-族区分。其优胜之处,在于对近代出版物有关种-族论述的系统梳理,但本文主要的目的在于揭出其不足之处。

之所以说该书不完整,主要是作者仅满足于考察知识阶层对新出现的外人、外来种-族学说的反应,以及知识阶层自己构建的种-族学说,而忽视了原已存在的族群区隔、地域认同和族群冲突,同样也忽视了对草根阶层种-族、民-族观变化的考察。普通民众对外人的妖魔化,主要起源于传教士对民间生活的过分介入和文化冲突,清末频繁发生的大量“教案”却并没有成为冯客的研究对象。表面化的描述无助于完整认识中国人种-族观念的变化过程。

作者其实已经注意到了内在的族群冲突,“种-族仇视发展的顶点是太平天国战争,它部分地起源于客家与广东土著之间的仇视”(本书第33页),“1856-1867年间客家人与广东土著的大冲突致使10万人死亡”(本书第65页)。作者如果肯再花一点功夫,就会发现,在对西方人进行妖魔化之前,本土族群之间已经在进行着相互的妖魔化,而这一切植根于一个人口过密的国度里激烈的资源争夺。在上述广东土客械斗之前,本土人将客家人称为“犵”“客贼”(见刘平:《被遗忘的战争》,商务印书馆2003年),其手法与历史上中原人贬低少数民-族正相同,虽然这两个族群其实都是汉族。而在天京内讧之后,太平天国本已元气大伤,之所以还能支撑多年,关键在于清廷的地域、族群歧视政策,即凡是太平军内两粤籍的将士,就算投降也难逃一死,故像陈玉成、李秀成这样的“红小鬼”只能拼死抵抗,卒之将战事延长。

[注:本文全文首发于国学数典论坛,此地有删节]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