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看《第九个寡妇》。因上班时间需要好好工作,晚上其实又有这种事儿那种事儿,三百页的小说让我看了四天,觉得还挺失败的。
《第九个寡妇》一水的河南话,语言很带劲。小说将女主人公王葡萄穿插于整个历史事件中,抗日、内战、土改、援朝、蝗灾、三年自然灾害、大炼钢以及文革、开放,一个没拉。且在整个故事过程中,通过人物讲出了普通百姓的在当时环境的观点。
革命形势如火如荼,这帮子来了,那帮子去了,他打跑了他,他再他跑了他。打完了小日本,接着两党再打,争夺受降权,争夺整个国家的支配权。百姓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跟着闹着,反正你来了听你的,他来了听他的。日子嘛,还是得继续过下去。该怎样过,还是怎样过。
王葡萄说的好,反正今天你在台上受审,明天说不定你就是蹲坐在地下看戏的人。四清,就让他四清去吧。在台上看着,台下眼睁睁愤怒一片,下了台该问“吃了么”还得问,一下台又是好乡亲。都是做戏呢。斗争时,喊的高昂,斗争完了,特区书记问,日子过的怎样,老头们还不是照样回答着,“农业社不农业社,反正我是看不到新中国,看不到社会主义了。”
王葡萄就这样活着,真实,自在。她懂。觉悟?觉悟能当饭吃?所以她不想觉悟,也不想知道什么是觉悟,就知道二大是她最亲的人。二大买下了她,给她吃穿,指点着她怎样走过考验。即使,他俩没事从来他不看她一眼,她也不看他一眼,但是,她心里亮堂着来,他是我最亲的人。
本着这,王葡萄救下了二大。那得冒多大危险她不清楚,也不想,未来远着来,难道还要因为那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发生的事情而违背良心?她是王葡萄,她知道她不会,她有最真切的眼睛,她是缺根筋的王葡萄。
这时候的王葡萄,家里地窖藏着二大,开会时嗤啦嗤啦的纳着鞋底,不惧怕什么,也不跟风做什么。我喜欢那种知道为自己而活的人,也喜欢那种知道要为谁而活的人,骄纵迷人的很。
就因此,开始看时欲罢不能。
我这人不太喜欢思考,尤其喜欢拾人牙慧,所以在后半部分觉得越看越没劲,尤其是关于知识青年下乡开始:没上过学的王葡萄(铁脑曾教过她认字)读懂了作家老朴的作品,看透了他这个人,又将秘密透露给了他,谁知老朴反倒吓跑了。老朴喜欢上了这个乡下女人;少勇也是仍旧忘不了她;她跟春喜野合着……
我就很来气!
作家喜欢以及厚爱创作的主人公这本没错,但是往往有很多作家走不出这样的窠臼:男作家写个男主人公,多少女人围着转;女作家也不是吃干饭的,写个女主人公,个个男人围她转。动辄就苦情,悲伤,不来个野合还化解不了这股伤感。这哪门子跟哪门子啊。
所以说,如果《第九个寡妇》非要打分,那么前半部分我打四分,后半部分打两分。哼!!
另外,跟阿蒙老师儿谈起来,阿蒙老师儿说,如果是穿插在这些历史当中的人物,看《活着》也不错。我当时没想到,后来想了想,是差不多。不过怎么说呢,富贵是个受,王葡萄是个T,估计这就是其中的区别吧。
再最后,我比较喜欢的小说《伊甸之东》也是比较不喜欢后半部分。不知道是不是我有种天然的、朴素的对后半部分的厌恶感?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6:46:38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63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