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十三亿《2008中国情感的糖果盒》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6:45:25
  • 90

作为一个极度缺乏整理规划能力的人,我总会很羡慕那些以独特立场去记忆生活的人。他们的记忆套路或许颇为单调,比如日复一日地拍下自己做的菜肴,周复一周地对着窗外天空按下快门,年复一年地给自己来张年终照,但量变引起质变,这些日常积蓄到一定规模,就形成一场场动人心魄的个人史、民族志甚至人类行为文献。

日常,单独挑出来是那么平庸,聚集在一起却可观到足以凝结出时间的晶体。记得南都周刊在做唐山大地震30周年特刊时,就颇为创新地选择日常,而基本弃绝了新闻,这作为“日常的例外”之再现。编辑去图书馆中找来1976年7月28日前后的各地报纸,在彼时千篇一律的批邓斗争倡议中,也留有一丝难得的生活气息,武汉当天有什么电影、天津当天什么天气、西安涌现了什么好人好事、广州医院有了什么贡献。像一部灾难大片,在这些安静到挤不出水的日常里,毫无知觉的人们在被迫等待着一场惨绝人寰的地震。

网络,特别是博客,让本来庸常的日常开始丰富多彩起来,有人开始公开洗澡、有人不断曝光八卦、有人成为意见领袖、有人惹来骂声一片。于是,又有人想了个办法,何不搜集刚过去的2008年不同国人们的博客,按日历的模样来展示这个国度的日常,在年终十大新闻、十大事件、十大名博之外的更广阔日常。

《十三亿》就被这么“创意了”出来,试图以这个闰年366个日子的366个普通中国人的自我记忆,去勾勒出2008年国民生活的轮廓。毕竟,你不大可能去每个县城查阅县志、也不大可能去各行各业各部委去检索全年档案。

它成为一部彻底自由甚至无所预知的“创作合集”,让人可以从任何一页放起,而不用担心前后是否有逻辑联系。很多时候,你还巴不得把经过的日历倒过来去穿越一番,这样就可以吃到后悔药,就可以考试及格、就不会恨不相逢未嫁时……

《十三亿》当然不会成为一部穿越小说,它完全散落于世界上每一个有中国人的角落的每一个日子。我想看看去年我生日那天,有哪个家伙发了什么牢骚,翻看一查,原来是某个曾参与过20多年前大兴安岭森林扑火工作的退伍老兵,在追忆那“冬天里的一把火”;我想看看奥运开幕当晚,是否有某个不从众的刻薄人士,翻到8月8日,好无聊,这人是看着电视听着台词练习打字吗?;我想知道在汶川大地震当天,某处的某台电脑是否在书写中告终,书中给出的是西安某博主的震感亲历;我无聊地随意翻开某个页码,想让某陌生博主的历史行为来决定我今天的未知安排,结果却是一封写给新生女儿的信,写信人是中国政法大学教师,他通过哭诉自己为孩子跑出生证明和户口手续的无能,来控诉这个首都、这个国家毫无人情的政策,“孩子……你爸爸,这个小小的北大博士、政法大学老师很无能,希望你快快长大,将来给自己的孩子上个美国户口。”

像一个收集情绪的糖果盒,你打开它,可以从中挑出不同滋味的一颗,欢乐、麻木、放纵、忧伤、控诉、无聊……你闭上它,又开始重复着和2008年一样的酸甜苦辣。

未来,或许现在已经有这么个程序,你选择某个日子以及某种相应的情绪,就可以自动打开某人的糖果盒,好好看看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的某张破碎的脸。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