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死亡之舞《错过了就错过一个断代纲属》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6:44:33
  • 73

错过了就错过一个断代纲属

现在看来,麦克洛伊的作品(特别是拜佐尔.威灵医生系列)大概可以算是推理小说发展史上一个首创的、独特的、更重要庶几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作品类型。这个类型,寄身于解谜小说大类型之下,却因运用“心理指纹”为解谜关窍而与传统的解谜小说不同,而其所采用的“心理探析”方式与心理悬疑与心理惊悚类推理小说中所运用的方式也截然不同,可以这样说,麦克洛伊的威灵医师系列因其难以准确归类、也因其缺少传承,更因其无法忽视抹杀的价值,成为了整个推理小说史上偏门的、小众的、独立的一个门类纲属词条,对于仅以阅读为乐趣的读者,大可以不关注、不留心,似乎也没有甚么缺憾,但是倘若是在阅读推理小说中抱怀某种收藏意识、意欲将自己的阅读库目录索引像开枝蔓叶的网状结构发展的读者,如果错过了,麦克洛伊的作品、错过了威灵医生系列、甚至仅仅是错过了这部《死亡之舞》,大概也就意味着错过了一整个门类纲属,很小很小却不可复制的一个断代纲属,。

直把杭州作汴州

在未真正阅读过麦克洛伊的作品之前,读者也许会将其作品在自己心目中划归在与玛丽•R•莱因哈特、玛丽.贝洛克.朗蒂丝、康奈尔.伍尔里奇、露丝.兰黛尔同跻的心理悬疑或心理惊悚小说作家宗派之下。笔者在阅读《死亡之舞》之前,同样也存在这样的歧见。

这大概是因为提到推理小说中的“心理”二字,我们往往神经反射的就会往“心理悬疑”或者“心理惊悚”那个类型的小说作一联想。这一门类的推理小说,无论是采取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叙事,作者通常会花很多笔墨在主角封闭的心理独白上而非与外界的互动中;无论是一部选取加害者为主视点的犯罪小说还是一部选取急于摆脱困境的受害者为主视点的悬疑惊悚小说,都因面临变故时直接主观的思考与观察而使阅读者常有等身可替的感觉;无论作品主角的性格特质是纤细敏感还是坚毅果决的殊途两造,又抑或是诸如极度忧伤的善良和洒脱不羁的黑暗这样的极端异化于常人,全因小说家绵密细致的心理描摹显得理据齐全、毫不突兀,以致角色塑造使读者很易于接受。在心理惊悚或悬疑的推理小说内,作者最大的工程是借助依序铺垫、扩张、跳展、爆发的方式来书写角色的内在思考,当自私、犹豫、怯弱、怀疑、恐惧、贪婪、伪善、自欺这等只可被深藏在内心暗室却不容宣之于众的人性弱点被作者通过作品中的角色展示于字里行间时,因为这些弱点同样也差不多是每个读者藏的好辛苦的,读者往往会建立起高度的角色认同感, 而信服甚或认同了作者笔下的每一个弱者的恐惧与每一个恶人的邪恶。

是故,无论小说的故事梗概显得多么离奇,如何不可思议,人物心理状态由开篇时波澜不惊至中篇时暗潮涌动直到终末时狂涛巨浪的变化不再难以索解,因其意识或潜意识使然的应对变故手段也就无远弗届了。可以说,心理描述的推理小说之所以好看,是因其将此类推理小说出现之前二维的平面化的推理游戏人性化三维化了,让角色由一个符号变成了骨肉齐全的立体。

然而,和我一样对心理悬疑小说应该“长什么样子”熟谙于胸,使得阅读《死亡之舞》之前,听到“心理解谜”四字,自然而然的就只记得前两字,而忽略了后两字,因之就在潜意识里给这部小说扣上一顶帽子的读者,到得通读完毕也一定会与我一样发觉之前的想法真是谬之千里,张冠李戴,直把杭州作汴州了。

共性与个性

是的,威灵医生系列的解谜者拜佐尔•威灵是一个心理医生,看似这样的系列推理小说最容易和“心理”二字连线。然而,通读完《死亡之舞》后,会发觉“心理”二字在威灵医生系列中的功用和之前推引的心理悬疑或惊悚的推理小说全然不同:海伦. 麦克洛伊并未深入到某一个角色的内心,用扩音器将其内心的声音一章一节原原本本地示众,其书写推理小说的行文构架,至少在《死亡之舞》中,还丝毫未见脱离古典黄金期那些解谜推理小说大家作品范本的迹象。《死亡之舞》中,侦探与警方围绕凶杀展开的理性分析;多种可能性的严谨的罗列、排除与假想;现场发现的线索隐含意义之探究、与被害人亲属朋友以及仆役的交谈侦询、以及作者故意设置迷惑读者增强小说趣旨的“红鲱鱼”,绝对是刀削斧凿一番后严守早期解谜小说规格不越雷池一步的作品。作品以覆盖在冰雪中的“高温中暑”女尸制造离奇开局,迅速将读者的目光牢牢吸住,接着拜佐尔•威灵医生登场,并昭告自己破案凭依“心证”——“每一个罪犯都会留下心理学的指纹。他没法戴上手套遮住它。”此后,无论是已死者凯瑟玲•乔斯林出现在歌剧剧场的吊诡场面,或者是死者的表妹登门告知事发当日原委,均让作品的悬疑氛围拾级而上,直至拜佐尔协助警方去死者家中展开调查,与死者的亲友一一对谈为止,都像一部范达因或艾勒里.奎因的推理小说一样规范、优雅以及令读者充满期待,又像一部卡尔的作品一样充满了超自然的氛围,同样在毒杀的环节也能像多萝西.塞耶斯一样为不可能犯罪设置一个现实中的确存在却很少有人触及的实现方式。一如艾勒里.奎因在其后期作品中将犯罪学神学甚至人类学的问题注入到推理小说中,麦克洛伊也大胆地将对于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倾注在其“心理解谜”的作品中,这种尝试在威灵医生系列的首作中变得已出现——减肥药宣传丑闻、上流社会充满功利色彩的交际以及武器商因其财力对政治的介入等等几乎每一条线索都可以铺开来引发一场讨论。为了不影响阅读时的乐趣,笔者在此不作铺陈展开。

不过,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么海伦. 麦克洛伊的名字大概还不足以在黄金时代后期的解谜作家中独据一隅。威灵医师系列,虽然仍以古典解谜推理小说模式构架与书写,但所用于设置及破解谜题的线索、破绽大体来自于对象们的心理疏忽与麻痹,拜佐尔解谜所借助的判别理据、归纳与演绎的标的以及击破谎言直达真相的核心依据也十成里有七成出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心理分析,也就是说在麦克洛伊的小说中,虽然用和古典推理大致无差别的方式与节奏进行逻辑推理,但是这个侦探更形而上一些,《死亡之舞》中出现的七八处细微琐碎却又充满疑惑的谜题拜佐尔并非将之直接拼接推断出谜底(否则就一如菲洛.凡斯或者艾勒里.奎因了),而是有如译码师一般将其代表着众多嫌疑人怎样的心理状态一一译出,并以此作为排除与锁定的依据。

同时,麦克洛伊的“心理解谜”与玛丽•R•莱因哈特和玛丽•贝洛克•朗蒂丝等人开创的以角色主观视点和心理活动叙事,让读者体味、认同并将自身融入到小说中人物躯壳中去感受心理上的悬疑与惊悚的小说不同之处在于,二者虽皆从心理入手,实际上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类型分野——麦克洛伊的小说是在以“心理”为用写纯粹的解谜小说,心理悬疑与惊悚小说则是以“心理”为体,以细致入微的心理痕迹书写,来裱装恐怖和悬疑的作品氛围。

后继无人的心理解码讲义

在当代刑侦术中占据重要辅助地位的心理分析法,于法理上还不能作为最终的有力证据,因此克洛伊只得设置一个让真凶自陈己罪的结案陈词,而无法作到一些经典的逻辑推理小说中通过某些证据间的矛盾点甚至就是某些证据本身直接让凶犯欲辩无言的酣畅淋漓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小的遗憾。但即便如此,将现实面的线索转译成心理证据,再以此解谜的创作理念,也绝对算得上是前无古人的尝试了。更有甚者,《死亡之舞》中,威灵医师有如推理小说史上某些作品中赫赫有名的“密室讲义”“毒杀讲义”一般,在这起不算复杂的事件里,呈现给读者一篇“疏忽心理的解析讲义”,再通过将事件中当事人的八九个心理疏忽作为实例一一分析,假想出现实源头的各种可能性,并最终将此作为在实证并不完备之下的破案手段来验证这部讲义的可行。

对比传统解谜类与心理悬疑与心理惊悚类小说的兵强马壮,麦克洛伊式的“心理解谜”则显得势单力孤,就是麦克洛伊自己,后期的作品也多以惊悚悬疑为主,更让威灵医生因由“心理指纹”破案的解谜小说成为灵光乍现便不复出的典型特例。

谨守恪依传统解谜小说归纳演绎的逻辑章法;以广博学识为积蕴,给超自然事件或不可能犯罪一个新颖的现实解释;以搜寻“心理指纹”为手段,从心理学的角度解开谜案;社会问题与人类科学上的关注,差不多是海伦.麦克洛伊作品独特风格的四个表征,也正因为这些表征,使海伦. 麦克洛伊的“心理解谜”小说魅力即非典型解谜小说亦非典型心理悬疑小说可以涵盖,她的作品,非独空前,大概亦属绝后,拜佐尔•威灵的事件簿,大概是推理小说史上只此一家,再无分号的独特案例。

就像威灵医生系列的首部曲的书名——《死亡之舞》,寡作的威灵医生系列,以及寡作的麦克洛伊作品,在浩如烟海的推理小说作品中,这场华丽之舞,方始登场,便已绝唱。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