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修辞的复兴《反讽与猜谜》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6:43:51
  • 68

书不错,评价不高主要是翻译问题。

布斯《修辞的复兴》虽然很好看,但是翻译质量实在让看书的人不高兴。《作为修辞的隐喻》和《反讽的帝国》分析了两种非常重要的修辞,本来是我买书的引子,结果这两篇文章译得最成问题。如果是后记里说的中文不好的话,“硬译”我是可以接受的,读着拗口倒不是最麻烦的,起码可以猜出意思来。不过,我怀疑译者有时候就是在没弄明白的情况下翻完了一篇文章。

比如,《作为修辞的隐喻》中这么一段话:

“当马修•阿诺德这样的批评家们发现自己把诗歌看成未来的宗教时,他们实际上就是在表达一种冲突,这种冲突在一切长期的隐喻事业中一开始就隐隐存在:我的故事中虽然没有出现任何可见的神和虔诚的表达,但是不可避免地向你提出挑战,你的故事开头是‘一开始就是措辞(Word)’。我们的故事互相批评,就像对生活的不同表达。”

我开始是想找英文原文,但是没找到——唉,这里连JSTOR也没有。既然找不到,我就猜一下,这里应该涉及到文学与宗教以及阿诺德的文学观念。“一开始就是措辞”,无疑是《圣经》的“太初有言”。“你的故事”指的是圣经,“我们的故事”是“阿诺德这样的批评家”。“我们的故事”都是隐喻的,而且不同的隐喻之间“互相批评”,所谓形成了“多元化”,是“对生活的不同表达”。上文的“冲突”也就是“互相批评”,也就是“不同表达”。

看接下来的译文:“人们可以争辩说,悠久顽强的宗教存活了下来,因为表现宗教的叙述性隐喻证明了自己不会受到其对立隐喻的批评的伤害。……从这点来看,即使是存在时间最长的文学作品也得参加宗教之间的交流。”

我不能理解最后一句话。我甚至都懒得猜了,因为已经猜到了这篇文章的第六部分,未免太耗神了。当然,我不猜就对了。下面还有例子,通过例子我就明白这句话了。这些例子就是,一个作品总会被另一个作品批评。贝娄的《赫索格》批评罗伯-格里耶《纽约革命计划》,等等。

也有的段落比较好猜,比如这一段我看第二遍就猜出来了:

“在现代西方社会中,许多思想家,或许是大多数思想家,都认为对人格和对培养或毁坏人格的文化的批评,在本质上并不合理,我猜想这个社会在人类历史上恐怕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很早就已设想:既然我们不能用洛克建议的科学语言来判断梅勒或伯克的个性,那么我们能做的就只有表达我们对此的情感和偏好,作此宣称的第一人就是我们。”

猜是猜出来了,布斯的反讽语气全没了,把反讽变成猜谜,我想这应该不是译者本来想要的吧。既然“一开始就是措辞”,怎么也得在“措辞”上讲究一点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