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寻羊冒险记《村上春树的空洞》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6:41:36
  • 74

《寻羊冒险记》——村上春树“青春三部曲”的完结篇,以一种消遣的状态读完。我一边读一遍缓解着长期以来莫名紧张的情绪,故意放慢了速度,14万字的小说竟然读了三天。

之前除了《且听风吟》,并不读村上春树,曾尝试过读《海边的卡夫卡》,闷得很,便认定村上不对自己的路子,亦知道他的《挪威的森林》才是最有名的,但也没有细心找,没有借到。只从图书馆的书架上抽下这本《寻羊冒险记》,心想用做驱赶失眠的闷书也好,至少可以用“寻羊”的“冒险”代替数羊的烦恼。

或许不带期待的阅读能带给人无心插柳的惊喜,《寻羊冒险记》让我找回了遗失很久的沉入水底的感觉。之前同样的感受只出现在复读时候阅读的卡夫卡身上。回忆起那一年藏在物理卷子下面的黑皮小说,仿佛一翻开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那是一种空洞的安静,就像塞上耳塞潜入水底,只感觉到自己的双腿和双手的动作,耳朵里充斥着血液流过颈动脉的声音。这样的空洞让人感觉安全,并且仿佛视觉暂留一般,使人在一小段时间里,暂时学会不动声色。

合上书的时候,我让自己用一句话说出这本小说的特点。我想,恐怕我从未读到过像村上一样会写寂寞的人了。寂寞是极难把握的主题,稍有过火就有煽情之嫌,一分不足又必然无病呻吟。而什么才是寂寞呢?村上给出了个不错的答案:空洞。空无一物才是寂寞。没有任何感情,麻木了所有的感觉。寂寞不会带来心理病态或者狂躁抑郁。寂寞的人反而头脑清晰,思维缜密,言语精辟,甚至谈笑风生。他们也许会像小说里的“我”一样不断吸烟、喝啤酒、读福尔摩斯、换着样听爵士乐,也许只是千千万万庸碌生活着的人,每日出入公司与家门。寂寞不是形式,而是生命必然的产物。无聊的生活必然导致精神的空洞——没有宏大叙事——空洞之后即为寂寞。似乎生活的熙熙攘攘都是假象,穿越其中最终归于无声。就像一个人站在高楼俯视人群,他的心中怕是没有期待了,只掠过寂静的风。

村上渲染了这种寂寞,用他小说中未说出的话。他善于留白。笔端写下的只是庸常琐碎的生活,留下的想象空间却是呼啸着长风的草原。我尚未读出他是如何做到的,但这种手法的确玄妙。这种空洞的笔调恰好呼应了空洞的寂寞。它被用来告诉我们:无聊本是常态,并不值得抱怨,而所谓宏大的东西则是幻象,为其营役必然徒劳无功——就像“羊壳”那样可笑。接受生活之无聊,让自己从内心变得寂寞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寻羊的冒险原本就是被规划好的,与其忧心如焚,不如以静制动——反正最终殊途同归,虚无总是无法逃脱,何不让自己不动声色,随遇而安呢。

所以“我”才会悠游自由地生活着。这种状态有些类似那句古训——“未知死,焉知生”。看到一本研究村上的书的介绍这样写着——“每一代思考的人,在其生命某一个路口,难免跟虚无照面一次以至多次,陷入迷失。不过,虚无很快便会被打成一种主义,俨然一个反派,然后我们的英雄或圣人会教导种种克服和超越它的方法;很快以至过快,我们又能站起来,重新做人了。会否太过轻易?会否,我们其实借理性和意志的力量遮盖了问题?” 这段话虽不包括村上春树的全部思想,但已经抓住了一个重要问题。理智与情感,繁华与空洞,究竟哪一个更为接近生活的本相——就村上春树看来,大概放弃过度的理性,承认生命的虚无才是应有的态度。毕竟人不是万能动物,不能掌控世界,恐怕亦不能掌控自己的生命。

或许正因为如此,村上春树的空洞才能够带给人沉入水底的静谧,让人可以在逼仄的空间里长舒一口气,甚至感受到时间的缓慢与静止。刚好看了市川准改编的村上的短片《托尼瀑布》,男女主人公几乎不说话,笑亦是缓慢而浅淡的。坂本龙一的配乐搭上不断出现的蓝色白云,整个电影氛围缓慢却不压抑。能够将寂寞与抑郁都作为常态来接受,这显然来自于村上春树的空洞。这种空洞带来了电影的张力,也为村上带来了值得在合上书、退出碟片之后反复咀嚼的余味。

“我沿着河边走到河口,在最后剩下的五十米沙滩上弯腰坐下,哭了两个小时。哭成这个样子生来是头一次。哭罢两个小时,我好歹站起身来。去哪里还不知道,但反正我从地上站了起来,拍去裤子上沾的细沙。

太阳早已隐没。移步前行时,身后传来细微的涛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