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也是香港人──七字頭的新移民誌《移民撐起香港》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6:41:06
  • 79

香港是個移民社會,開埠時只是個人口不足七千的小漁村;香港兩次人口的大飆升,一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一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顯見香港崛起,歷來與國內局勢動蕩有關,難民、移民就是香港之寶——誰膽敢說王家衛拍出來的上海艷婦潘迪華,不是香港之寶?台灣出生的國際學者李歐梵,亦以研究周星馳文化而進入尋常百姓家。我們都是移民。各個年代的移民經歷,本就可以譜出香港的歷史民謠。像《也是香港人——七字頭的新移民誌》(下稱《也》)這樣標舉「國內移民」身份來說香港故事的書,應該大出特出才是。

本書作者是七字頭「三十年代」的一群隱逸山林的高手,不常出來稱王佔地、許多現在學院落腳,部分則為本地著名博客。港台最近頒發2008年度十大好書,由北島等撰寫的《七十年代》是其中一本,裡面有一群七十年代冒起的中國文化菁英的青春;國內近年湧現一堆清點十年史的書籍,像《我們的六零年代》、《八十年代》、《閃開,讓我歌唱八十年代》等等,都是以親民的方式去敘述集體史,《也》裡面也有這種趣味,各作者各自以不同的文化icon去標出自己的成長史,像《IQ博士》、《姿三四郎》、《網中人》等通俗文化事物,也有《紅樓夢》、王朔《動物兇猛》、雲.溫達斯導演的《咫尺天涯》等高雅文化,足見國內移民的文化修養。

作者們有上佳的說故事能力,抒情敘事夾以議論。最好看的當然是童年離鄉別井,如何要避免被身邊同學發現自己是大陸人的抑壓心事——連普通話說得太好,都是破綻!偏偏作者(梁以文)在內地小學還參加朗誦比賽。作者們長大,也見證了香港拼搏精神、畢生唯求一屋蔽蔭、到金融風暴的絕處逢生等等變遷;也許是因為有過標籤、要換過身份的陣痛過程,這群作者在成長過程中變得沉默抽離 ——這點本身就是香港青年人成長的集體特徵了。後來,是一場場公民運動,八九、居港權、七一,把他們重新組合到「香港人」的身份路標之下。

書名中提出「新移民」一詞,但這群作者並不算是今日被標籤為「新移民」的弱勢社群。他們有話語能力,基本生活也無憂,在本地也算有自己的社群。他們發聲,並非要自標為弱勢,而是要從內地和香港的雙重視野,以更廣闊的角度去回應香港社會、以自身經歷構成香港歷史。像梁以文微諷香港地方實在太小,以致人務實得不能造夢,港人自己也會心。

以前只是嘲笑「阿燦」、「表姐」;現在社會上存在的某種視「新移民」為搶奪繁榮和拖累香港的禍源,這種非理性恨意從何而來?一九九九年六月二十六日,人大釋法推翻香港終審庭判決,規定出生時父或母已為永久居民的港人內地所生子女才享居港權,並須申辦居權證來港。當有人要硬生生地把一群人從「香港人」這個邊界含糊的社群中驅逐掉,它同時將要犧牲香港核心價值之一的法治精神。「167萬」這個嚇人數字已被證實為假,社群撕裂的傷害卻已形成。爭取十年,為居權人士奔走絕食的甘浩望神父,見過絕望自殺的港人內地子女、咒罵仇恨的港人(本身可能也來自內地)、為建制派拉票後獲得身份證的昔日同路人。這些香港故事,應比《碧血鹽梟》好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