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在军事战略战术上也有一定的功绩,但是不是很优秀。这本书上对诸葛亮的描绘还是很客观的,和现在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有相同的地方,当然书中也指出了一些相关的诸葛先生不为人知的事情。
小时候深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让我个人对诸葛亮是十分的敬佩的,后来在初中开始研习《三国志》,发现了他的一些和我想当然不一样的地方,开始正确的了解这个人,到后来打魔兽三国,我常打魏国,还是菜鸟的时候被诸葛虐的,让我对他好感全无,现在大学毕业了,有了一定的社会阅历来看待诸葛这个人,我觉得我还是很敬佩这个人的。
首先,诸葛亮是一个有抱负的人,这个人身居南阳,志在天下。根据诸葛亮的家世,我们可以发现,他的祖宗上是做东汉官员的,这样他就有充分的机会接触到政治的东西,这为他以后再蜀国做丞相奠定了深厚的政治基础。我们拿近代一个人的遭遇来比较他,就是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的祖宗曾经是辉煌过的,后来家破衰落,让鲁迅先生对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见解。诸葛孔明也是如此,在山东家道破落后来到了南阳(荆州),在17到20岁的黄金时期中,诸葛是躬耕在田野之间,苦读寒窗,等待的是自己的知音的来临,由于刘表的外宽内忌(这点刘备和袁绍很是相似),刘表没有邀请诸葛亮,诸葛亮也没有找刘表这样的BOSS。这里要说一下,诸葛亮先生的为人是比较正值的,他自己的行为在当时很符合儒家思想,但是这并不表明他的治国手段采取的是儒家的手段,他的治国手段还是以法家手段为主比较多的,就是要严厉、讲法令、讲制度。
为人以及志向方面,诸葛先生是不错的,在军事上,书中阐述的观点我基本认同的,就是诸葛孔明是谨慎持兵的,子午谷奇谋的否定的事情上可见一斑,很多学者针对这个问题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是孔明失去了一次北伐的最好时机,有的人认为是孔明确实应该谨慎的。我自己来看,其实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那么政治方面,蜀国是相差魏国很远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方面,蜀国都是难以和一个拥有中国2/3土壤的地方匹敌的。所以说,诸葛的谨慎是有依据的,魏国大决战输得起,但是蜀国输不起,曹操赤壁输掉了(虽然有史学称魏国当时伤亡其实么有那么夸张),但是最后看的出魏国是输得起的,因为中原很多的地方都是属于魏国曹氏的。此外,不得不提荆州,因为荆州是战略很重要的一块地方,是两面出兵的战略要地,另外也是一块经济发展良好的根据地,最重要一点,荆州比益州能够培养更多的人才,早在刘表时期,荆州就设立了很多的私塾了,当地的文化氛围是很好的。那么荆州的失去到底是谁的责任呢,易中天先生讲的是诸葛亮的责任,本书也讲得是诸葛亮的责任(但是后来又失口否认,这是本书我最不喜欢的地方),这点我非常的认同。
接下来讲的是诸葛亮的接班人人才问题,由于蜀国最主要的地区主要是益州,这个地方比较偏远,是相对城市的农村,人才的本地化能力确实是不怎么行的,这也是诸葛先生不断地对外扩张的原因。在诸葛亮的接班人中,比较有能力的有以下几位,姜维、费祎、董允以及蒋琬,这些人都有一个特征,那就是听话,这就对诸葛亮在蜀国的政权有所保证了。蜀国南下征服南蛮其实也是这个原因,在蜀国后期的军队当中,少数民族的份额还是挺大的。
最后我们来谈谈六出祁山的问题,其实,在这个过程中,诸葛亮的战略还是很正确,尤其是最后一次出祁山,可以说在战略集团的交火中,还是取得一些进展的,在战术过程中也频频使得魏国心惊胆战。不断地对魏国用兵,并不是所谓的劳民伤财,而是以攻为守,是一种自己生存的办法,不但是领土的扩张,拉拢经济主体——人民的迁移。但是,每一次,都由于司马懿采取不战的策略,使得诸葛亮在整体的战略进程上陷入僵局,迫使自己到最后出师未捷身先死。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将领的委派方面,比如马谡,就使得第一次北伐无功而返,而且还浪费了一个这样的人才。魏国方面人才济济,郭淮,司马懿,曹真等人对诸葛亮北伐形成了强大的阻力,但是,这点也是蜀汉丞相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这本书从整体上来说,写的很好,有很多的观点和易中天先生的观点有相同的地方,可见,在现在对历史的不断的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能够更加好的了解历史、还原历史。我们也应当学会,看事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考方向出发,而不是一味地迷信一本书。演义的故事固然令人心醉,其实历史中的人物才是真正的过去。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6:39:17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62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