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谁在黑暗中呻吟《王樽的板眼》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6:36:51
  • 30

活色生香,为电影屡试屡爽的伎俩,也为王樽的电影茶道的板眼。

从《谁在黑暗中呻吟》到《带电的肉体》,以色示人,以***人不晓得是出版社的把戏,还为王樽的个人所嗜好。

以电影为诉说的平台,看极感性的——集摄像音乐对白情节细节雕塑等等元素为一体电影综合艺术,却“游刃于缤纷影像内外,纵横于诗情哲理之间”,王樽的电影话语语境独具张力,常常的于专题之下,找到或充满诗意悬念的话题,如“水光潋艳的心”、“遭遇附体”、“抵抗心魔”、“复印梦境”;或以二元对立的张力解析电影,如“轻蔑与尊重”、“风尘与清纯”等等。

另外,王樽的电影的茶道,是用心在品味的,也是在意情境与心境,其中充满了个人经历与情感的投入与投射:在“卑微的情绪”一节中,他竟然跳出影评之外,先讲述了一个自己个人经历的“卑微事件”:说的是他自己的儿时的一次父亲送算盘的故事。父亲谦恭的堆着歉意的微笑,不小心将教室小塑料桶踩翻,污水溅一地,父亲不好意思,黑黑的脸都红了。

“他一边收拾一边谦恭地退出门外。这是我第一次发现父亲的卑微,整个一堂课我都被这种卑微的情绪缠绕着。”

行文至此,王樽将笔锋趱转到南斯拉夫大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察的电影杰作《爸爸出差去》。而在这一节专题为“发现父亲”。

诸如此类的电影茶道叙述,让许多局内人士都感动得不得了。前《天涯》杂志社长孔见甚说:“在熄灭了灯光的宽敞的电影院里,在人影重重的一排排弧形的座椅上,倘若少了王樽这个人,那该是多大的遗憾啊……”

其实,王樽做了此勾当后,不仅仅忙于春蚕吐旧丝,而且是进入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电影发行商、导演们,更多的是电影节的举办方,都晓得中国有一个王樽电影茶道。既然有人如此擅长品评,自然也有人自愿埋单了。

眼花缭乱,在好多电影节上,王樽的身影频频闪现。

2009-7-1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