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三个六月《This is your life,and it's ending one minute at a time.》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6:34:12
  • 79

“我们最后到达的地方,就是我们内心原本想去的地方。”

看到很多人说是因为封面上的这句话才买这本书,恰恰相反,我正是因为这句话而差点儿没有买这本书。这句话对我而言,太像一个大借口,因为有了这句话,似乎人在做任何一个决定的时候,都可以事不关己般的随便选择,因为无论如何,人都会到达自己内心原本想去的那个地方。既然如此,人生又有什么是值得自己的困惑苦恼,挣扎不休的呢?

而实际上,直到我合上这本书,连后记也一字不漏地读过之后,我仍旧不能认同这种观点,如果人生行至如此,全靠命运的种种安排,和第六感的随性使然,那人岂不就是被某种神灵或者某种不知名的力量玩弄于股掌之间的牺牲者(谢谢《搞笑漫画日和》哈哈)。

三个故事里交错的主人公,他们都是不愁吃不愁穿,算不上事业绝对有成,但说出来绝对不会丢脸的中产阶级,真正如《fight club》里所说的,真正的“历史的过客,目标渺茫,没有大战,也没有经济大萧条。”他们几乎是泰勒最想搏(击)倒的那群人,麻木忠诚、按部就班。

可是,这样一本反搏击精神的书,就这么牵动我,这,***怪。

人在不同的阶段,会对不同的事物产生兴趣。5岁时我不会喜欢《sin city》,20岁的时候也不会发自内心的为《舒克贝塔》开怀大笑。正如现在的我,不用工作,所以不需要早起,不需要加班,也不需要算计着发工资的日子,我就像被人类抓到饲养笼里的野生动物似的,被安逸给包围了,慢慢放松警惕,心境也变得平和而没有好胜心。

这也许或多或少解释清楚了,为什么之前我反复读过两次这本书,都没有读完,然而这次却一气呵成。

因为我的节奏转换成书中那样的节奏,我对生活减少了欲望和要求,所以更能跟得上主人公淡然的心态。

尽管如此,我还是喜欢这书的,哪怕放到明年再读我可能会不耐烦地甩到一边,但现在还是喜欢的。或许是读了太多的保罗奥斯特,读了太多的毛姆,我差点儿以为人生就是一个大突然接着一个大冒险,生活就该做自己想做的,然后努力去做,不管周遭的事情。我喜欢的小说都离自己的生活很远,哪怕是被人称为小资情调的村上春树,里面也有远离了的青春期。我从未安静下来,细细的品味和自己生活相近的小说,无法真心的去享受字里行间流露的安然。

在急促的今天,能够耐心的去讲一个不够精彩的故事,诠释一群不伟大也不无丝毫壮举的人,细致的描绘他们的生活的点滴,把读者领入几段淡淡的回忆,其实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谁说在别人都在前进的时候放慢脚步,就一定是在倒退呢?

也许在人生的某个时期,我正是需要这样的不说教不深刻也不需要可以去领悟的关怀呢。

当然,这一切,和用45度角仰望天空的郭少爷无关,也和喝卡布奇诺抽摩尔的安小姐无关。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