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和别人谈起自己喜欢的书籍的时候,总是一本一本的列举书名,比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比如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等等。近来偶然遇到了丰子恺的作品,心中大喜,不仅仅单纯地因为他的某一本书或某一幅漫画,还因为他的性情,让自己完完全全地喜欢上这个人。
日本国立京都大学名誉教授吉川幸次郎曾称丰子恺是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并说这“乃是他的像艺术家的直率,对于万物的丰富的爱,和他的气品、气骨。” 而在我看来,丰子恺是真正的大师。他用隽永、流畅的文字和简洁、明快的线条,写出了和画出了日常生活的情趣,让自己从他的作品中能真切地体会到发自内心的闲适和向往大同世界的憧憬,并且一边感慨一边不由自主地在其中找寻自己的影子。
比如《缘缘堂随笔》中的《渐》,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写出了一个我们一直以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现象,结果是令人读后大声叫好,并且感慨“这个我也知晓的,怎么就写不出来呢?”再比如《大账簿》,作者写他偶然折取一根树枝又抛弃后,“有时已经走了几步,又回转身去,把所抛弃的东西重新拾起来,郑重地道个诀别,然后硬着头皮抛弃它,再向前走。”读到这里,我一下子就想起了自己做过的类似的事,比如随意地拣起一片树叶后,总是无端由地思索它未来的命运。待到非要抛弃不可时,定要为它找一个觉得合适的地方,比如堆满落叶的草丛上,以免它自己一片叶子孤独。要是不能找到这样一个地方,心头也会充塞着丰子恺所说的“悲哀与疑惑”,久久不能释然。
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和钱锺书的《写在人生边上》以及梁实秋的《雅舍小品》同被司马长风列为中国20世纪30年代“铮铮有声”的散文名著,在我看来,如果用相声大师作比的话,我觉得钱锺书像侯宝林,作品文雅华丽,擅长文人学者式的挥洒;而丰子恺像马三立,作品则通俗质朴,注重平民心态和生活风情的刻画。
丰子恺的漫画,比他的散文更有名气,至少之前的我一直有这样的印象。看过丰子恺的漫画后,我感到以前对漫画似乎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觉得漫画就应该辛辣的讽刺,而不能用另外的表现方式。丰子恺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的一幅幅展现山水间生活和儿童情趣的漫画,给我好好上了一课。或许,对画中所表现的天下和睦相亲的社会的憧憬,正是作者对现实最绝妙的讽刺,也未可知。
人民网的“名品赏析”曾对丰子恺的漫画做过这样的介绍:“兼具文人和佛教居士等数重身份的丰子恺之创作是20世纪的中国留给世界的最精彩篇章之一。漫画家的敏感、尖刻和佛教徒的宽容、慈悲在他的身上竟融成了如此的和谐。由于敏感,子恺先生看到了许多素来不为人们所留心的生活场景;由于宽容,子恺先生以他惯有的同情心取代了对尖锐的讽刺。”比如一只蜻蜓绕着墙缝中钻出的一株嫩芽飞舞,构成一幅《生机》,没有其他多余的东西,就透出作者对世间万物的关爱之情。又如一老一少两人、几只鸭、两只狗和一只猫构成的简单图画,配上“冬日可爱”的文字,就是一幅其乐融融的冬日乡间生活的缩写。
如果认为丰子恺不食人间烟火,只是拘囿于个人喜怒哀乐的感受而不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在《还我缘缘堂》一文中,作者写道“于是我的思想达到了一个结论:缘缘堂已被毁了。倘是我军抗战的炮火所毁,我很甘心!堂倘有知,一定也很甘心,料想它被毁时必然毫无怨怖之色和凄惨之声,应是蓦地参天,蓦地成空,让我神圣的抗战军安然通过,向前反攻的。”抗战中,他积极参加抗日文化活动,创作抗日漫画,编辑抗日歌曲,显示了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气节。
在丰子恺的文章中,出现最多的就是对“天下如一家,人们如亲族,陌路就变成家庭”的大同社会的憧憬,而他的漫画的线条和景致之间透露出的也是对这种愿望的渴求。文如此,画如此,人亦如此,这就是他的真性情。可惜的是,直到现在,我们也没有看到它的实现,哪怕觅到一点儿向那个目标前进的迹象。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6:33:23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62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