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蝇王《人性恶和“面具”》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6:32:44
  • 63

戈尔丁通过《蝇王》,主要表现的就是人性“恶”的主张。他所属于的这一代人,出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初期,二十岁时正当希特勒政权建立,完成教育的时候,面对的是西班牙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集中营(真不幸……)。而这一代作家在成年创作期,面对的又是冷战中潜在的核威胁,因此,在作品中寻求体现西方道德和伦理的困境,寻求出路就成为了主流。

《蝇王》通过孩子们在荒岛上一步步的蜕变为“野兽”表现人性本“恶”。“人来源于动物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恩格斯),孩子们在没有大人监管的环境下受到两面的拉力:一面是社会性的约束,以拉尔夫为代表;一面是人性中“恶”的拉力,以杰克为代表。在荒岛上,起初大家都还保有社会性的一面,包括秩序、清洁、互相帮助等等,但是渐渐的这些代表人类文明的行为被丢弃,“恶”一边的势力最终占据了主导并且制造了残忍的“***”集体。

“ 面具”在小说中具有很重要的象征意义(实际上,《蝇王》里很多因素都具有象征意义)。杰克在没有把自己的脸涂成面具的时候只是一个调皮爱战斗的男孩,虽然内心时时有因欲望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恶”的情绪,但是他还是服从拉而夫的领导并且和拉而夫建立了互相帮助的友谊。但是当他把自己的脸涂花之后(扮成“野人”),他的行为就完全失去了世俗社会中文明所具有的约束力,他丢掉了羞耻心、良心,变得大胆而且放任自己的欲望。他的所作所为越来越大胆,最终成为主导杀死猪崽子的恶魔,并且领导孩子们追杀拉而夫。

在这里,如果把戈尔丁的“面具”做一个反向的解释,文明在某些时候,就是戴在人所具有的***上的面具。当人带着文明的面具的时候,面具后面***的一部分会时时受到压抑,人的欲望和理性相互制衡,使得人成为社会中的人,具有人类社会公认的责任、自制等品德。但是文明的“面具”后面的脸是会时时反抗面具的,这样就使得人性处在不稳定的状态。这是戈尔丁对人性“恶”的观点,或者说是普遍认为的作者的观点。然而,不应当忽视的是,《蝇王》中还有西蒙这样一个很特殊的人物。

西蒙代表了先知,在《蝇王》中,西蒙知道了野兽的秘密,但是却在前去告诉孩子们秘密的时候被当作“野兽”打死。这是普遍的卡珊得拉式悲剧。但是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如果存在西蒙那样追求真理的“先知”,那么人性就是可以彻底被引导的,而不是仅仅被“面具”压抑。文明可以不用压抑人性恶,而是完全将人性引导到二者不存在斗争关系的境界。

西蒙作为“先知”,有一个很重要的性格特征:追求真理。他本性其实是多病和懦弱的,但是他具有独立思考和追求真理的勇气。孩子们都害怕“野兽”的时候(包括具有领袖气质的两个人:拉尔夫和杰克),西蒙却在夜里一个人爬上山去,因为他要弄清楚“野兽”到底是什么。这一点出现的反差使我认为暗示了对追求真理的热情可以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因此总结一句话,抵制诱惑,坚守文明,需要求知。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