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葵花走失在189017岁那年的葵花—读张悦然《葵花走失在1890》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6:29:50
  • 91

那注定是一个悲伤的结局。

那注定是一个悲伤的结局,张悦然用她近似悲伤的笔调向我娓娓地道出那个梦幻般的情怀,却在故事的行云流水中让我看到结局的伤痛。在《葵花走失在1890》中,张悦然将人世间的一种美好情感定格在那个永远的17岁,那个有着梦幻却最终迷失的时节里。很多年后我开始阅读一个少女对于爱的强势,在她的心目中爱就是天堂,可惜在17岁开始的时节里,这个世界的天堂和1890年的距离那样遥远,因此女孩舍弃不了那个时节里的疼,也遥望不到生在1890年里的梵高。而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充斥着悲伤的叙说中,女孩的绝望一直缠绕在我的心田,欲罢不能,我相信张悦然心目中曾经也有过这样的一种幻想,对于爱、对于生命、对于遥不可及的梦想。只是时间都将我们洗刷成听话的孩子的时候,那些年少时候发生的往事就此称为祭奠,在渐行渐远的年月里,我们毕竟只能曾经相遇过;一如我们只能在近乎绝望的渴求中凝望1890年里的男人,虽然我们并不能对于生命和爱的态度能因此而改变任何。

张悦然的《葵花走失在1890》诉说了一个关于时间和爱的故事。很多年后我开始在孤独的城市里阅读这些曾经带给我触动的文字的时候,我发现一切正像当年的17岁那样,如今剩下的仅仅只是苍白。很多东西在我生命中都无可截止地成为了远去,所有关于年少,所有关于梦想,记忆中的它们都那么遥远,而现在回想起来的时候却觉得生命是那样的真实。

在《葵花走失在在1890》里,张悦然写了一个追寻着绝望幸福的孩子。梵高、1890年、葵花的伤害,这些都无可避免地成为了女孩命中注定的悲剧。而那个时代的遥远,那个悲伤的岁月里,女孩对于生命的诠释在这个有着巨大喧嚣的世界里是多么的不堪一击。张悦然用近乎魔幻的希望给了我们一个愿望,我们总是会觉得那个女孩能够站在梵高面前,向这个有着红色头发的男人诉说她的思念。但事实上的结局是,那个遥远的年代里的女孩和她的梦幻终会破碎,犹如这个时代里承受不住的希望。而那个有着火一样的头发的男人终不会来到她面前了,这似乎是从故事的最开始就已经写好的结局。在女孩对那个年代的爱恋中,生命对她而言是苍白的,只有一种近乎绝望的坚持,让她遥望着看不见的幸福,可是在她的生命中,她就那么心甘情愿地看到属于自己的年华成为枯萎。从这个层面来说,张悦然的笔调是残忍的,她让我们看见了人性中的脆弱,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张悦然的笔调却又是清晰的,她让我们从出生的时候,就做好了迎接死亡的准备。而在这些些微的光亮中,所有关于生活的希望仅仅只是我们坚守着这个世界的幻想,总觉得有天堂,总觉得有阳光,总觉得这个世界的尽头就是希望。

《葵花走失在1890》首发于《萌芽》杂志上

在《葵花走失在1890》中,张悦然用文字所诠释的思想,告诉她的读者,这是一个有着巨大希望会落空的时代,而作为那么美好的少年时代,除了衣襟翩翩之外,剩下的几乎就是我们对于生活的绝望。《葵花走失在1890》里的那个女孩,她对这个世界的难过永远不能用文字来诠释,正如她期待的男人距离她的距离是她永远也无法想象的命定。在1890年的时光中,女孩只能枕着那样的唯美梦境在这样的时光中欢笑,也只有这样的形式,能带走她在这个人间缺乏的爱和温暖。读《葵花走失在1890》的时候,很多时候我对这样的世界充满了恐慌,但我却不得不停下来看那样的世界如何将一个活人逼疯。不过所幸的是我们在这样近乎绝望的时代中,终会淡忘那样的欢歌伴随着时光越来越远,终将会带走寂寞。只是在我们的心中,17岁那年的葵花,永远都在以一种绝望的姿态盛放着,没有生命,只有绝望,近乎疯狂的想象着一个天堂般美好世界的到来;而其实现实的生活却在我们的时光中给予了我们一个大大的耳光。

《葵花走失在1890》里的女孩,确切的说就是张悦然想要告诉给大家的那种幸福的绝望。在《葵花走失在1890》中,张跃让将承载着她的梦想与失落的往事抖落在地,这个时候我们看见悲伤,同时看见对未来的希望,而那些同样抖落在地上的悲伤,终究消失在尘埃,犹如17岁的记忆中和梵高的一次邂逅,纵然从此命不由己,却仍然坚守着那种对于天堂的美好遥望。我想像中的这个世界是孤独的,是寂寞的,是寒冷的,而也只有张悦然笔下的世界,才能让那个叫葵花的女子忘却这个世界的残忍,在一级不可能的无休止等待中,去寻找她命中注定要给她巨大伤害的那株葵花。

2009年5月20日晚于北京上地家中居室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