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宇同学对本文有1000多字的贡献
先说蓝宇这个人物。他是故事的核心,毫无疑问的灵魂人物,在开头便被告知他已死去,故事在回忆中展开。用事件来表现蓝宇的种种个性就是本书的线索。“明亮的眼睛里充满了忧郁,不安和怀疑。他没笑,没有丝毫那种我常见的讨好的微笑。他长得不算白,但脸上很干净,面目十分清秀,鼻子直直的,嘴唇闭得很紧,似乎没什么表情。”这是捍东兄第一次看见蓝宇时的感受。“那眼神”三个字砰然入心,从此整个小说便陷入了一种蓝色的涡流。蓝宇身上第一样鲜明的东西,也是我们回忆他最重要的感觉就这样产生了——忧郁的眼神。听说金庸十分重视相貌问题,我深以为是。这个貌的背后就是出身。对小说人物来说,出身可以提升人的莫大的魅力。所谓知道一个人的底细,就看他身边的朋友。我们看不到小说人物身边的朋友。故而出身一出便默默的暗叹,果然那样的家庭造就了这样的他。此时蓝宇应该是个直男,一个为筹学费而“卖身”的名牌大学生,这种并不光明的开始给他们之间罩上层阴影,后来捍东也在自白中提到他们如果不是这种开始,会比现在更快乐吧。之后他们在一次次***中对彼此的需要进一步加深,他们在一起不只为了性,爱在期中悄悄萌芽。他们爱上了对方,而碰巧两个都是男人,在爱情面前性别不再重要,这话虽俗,但极适合同志文学,他们无一例外都着重表现被压抑被否认却义无反顾、无路可逃的爱,正是这种飞蛾扑火的爱引得无数女同胞为之如痴如醉,女人,需要消化爱情,假的也好,能使自已得到一时满足也够了。
文中用浓重笔墨表现言语的真、善、自尊、自立,不想说就不说,不会用谎言搪塞,以至于捍东后来用天使形容他,我都丝毫不觉得作者夸张煽情。蓝宇这个人物不爱言语,他的心理活动只能从第一人称陈捍东眼里得到,每次对他表情的描写我都暗叫精彩。筱禾的语言并不华丽,甚至可以说是朴素,不见什么亮眼的语句与修辞却能牢牢抓住人心。我一向不喜欢看性描写,总觉得冗长、枯燥、无味,《蓝宇》中的性描写占得篇幅不小,甚至是剧情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筱禾描写的比较自然真实,如文中所说“那的确是爱,绝不仅仅是‘性’。无论是人如何看待,我可真的曾经实实在在感受到这些,每每回忆起来,我仍激动不已。”让蓝宇这个近乎完美的觉得已死亡收场确实有些残忍,而且在大家看到他们终于能走到一起把握幸福的时候那么突然的让他离去。可能作者对爱情,对同志爱情的态度太悲观了,让死亡留住刹那的美,永恒的爱情。面对现实,爱情显得很脆弱,正因为在乎才互相伤害,如果蓝宇还活着他们真的能得到普通人的幸福吗?我希望能,但筱禾显然认为不能,其实真的,很难吧。
再说说第一人称“我”陈捍东,他的性格比较近于常人,以花花公子的形象登场,在认识蓝宇后一步一步被卷入名为爱的漩涡。他的自白中有一句“他的确要的不多,可却是我最害怕给的。”没错,他一开始在回避自己的感情,一直回避他有同性恋倾向的事实,甚至后来他承认对蓝宇的爱时也不认为自己是GAY,也不想为了爱情放弃身为一个正常男人的生活和责任。于是我们毫不意外地看到他结婚:“我以前总认为林静平就是那个引诱我的撒旦。我错了,其实那个魔鬼是我自己。”婚姻并不代表爱情,缺少爱情的婚姻毕竟难以维持,经历了一次婚姻的陈捍东更加梦缺了自己感情的归宿,当他再次遇到蓝于时两人之间的试探与无法压抑的感情爆发描写的相当精彩,作为读者只能屏息抑制自己的泪腺而已。这里陈捍东把蓝宇比作***,一接触就难以放手。之前说过对于蓝宇我们只能通过陈捍东来观察,他说过“我的爱是看得见,听得到的,可蓝宇的爱,我只能去感觉。”我觉得,第一人称成就了蓝宇,读者用心去感受他的眼神下的内心时已经对他倾注了太多情感,当蓝宇也用***形容陈捍东揭示他的内心想法时,全文的感染力达到了高峰。原文如下:
“你是***,明知道不能碰,会毁我一辈子,可还是又碰了。”他笑着说。
天!我们竟然不约而同地将对方看作***。我没说话。
“那你又染上毒瘾,怎么办?”我也故作轻松地问他
“等着下次再戒毒!”他说,我不明白。
“你什么时候准备再戒毒?”我猜想他暗示我最终要分手。
“等到你再结婚,或又找别人时。”他依旧笑着、轻松的、不在意地说!
我看著他的笑容,听着他的话语,那种感觉真是难以言表。他完全不信任我,却义无反顾地和我在一起……
这种不信任却敢爱的人彻底征服了我,我无法做到这种无悔的付出才特别羡慕他、喜欢他。他突然的死给我的不是感动而是叹息,他完全可以不用死,筱禾却选择了这一种结局,我感觉这里有点败笔的嫌疑。他没能创造出不落俗套的结局却落入了另一个俗套,筱禾还写过一个蓝宇没死的版本,听说两人依旧矛盾重重,纠缠不休。我没看,不喜欢旷日持久的纠缠,太过刻意的痛苦显得那么虚假可疑。当然客观的说结局带来的悲伤气氛配上“最爱你的人是我,你怎么舍得我难过……”还是很有感染力的。
全书最了不起的,我想,对于我们这一代的读者来说。莫过于那个不寻常的夜晚了。在这故事里,筱禾的口气是那么平常。没有态度,无关政治,但却用寥寥数笔勾出了那个夜晚的一角,用一个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口气,说出了历史最真实的模样。过了那一天,我想我们都可以称蓝宇为——我们的蓝宇。懂得保护别人生命的人,是人类的骄傲。筱禾不承认北京故事是他的亲身经历,如果蓝宇是他虚构的,那么在那个血腥之夜他又经历了什么呢?如果这都是虚构的,那他既是一个高明的写手,也是一个有良心的作家。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6:29:36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61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