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最合宜的位置《到底是谁的敦煌》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6:28:14
  • 91

一次酒宴上,大家都喝了点酒,开始聊文化。有个中央大街管委会的女领导和一个媒体记者争论,话题本来从卢浮宫开始,稍不留神扯到包括敦煌国宝的归属问题。记者说文明是全人类的文明,放在卢浮宫里就挺好,世界都看到了中国的文明。女领导说,那全人类的文明怎么不放在故宫里,当初是强盗般抢夺走的,现在就该还回来。她挨我近,侧过来征求我的看法,语气和眼神明显期望得到我的支持。我回答说,还给谁呢,大清帝国已经亡了。接下来,打仗的时候,这些东西随便毁,不打仗的时候大家一起毁。况且,虽然是强盗偷走的,好在这些强盗懂文化,最终东西放在了不算委屈的地方,博物馆或者研究所,不是很好吗。女领导明显很生气,说一听你就是70后的。我暗笑,幸好我们这一代终于有了那么一点自信和宽容。

昨天,飞机上读到周国平这本书《人类的敦煌》,看到他的观点竟然更接近我。他讲到,1909年,中国***接管了藏经洞,决定把劫后的剩余藏品运交京师图书馆保管,结果是一路遭劫,掠夺者都是以权谋私乃至监守自盗的官员和名流。所以他说,“两害相权取其轻,宁愿他们被保存而不是被毁灭掉。”庆幸,40后的原来也有这个意思。

敦煌学是国际上显学,但是“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所以很多人把火气发给当初掠走经文的外国人。说穿了,还是不自信的小家子气。

季羡林去世了,关于他是不是“国学大师”的问题曾有激烈争论。是不是我想无需争论,应当记得当初这样的一个“敦煌与敦煌学”的尴尬问题,季老用“敦煌是中国的,敦煌学是全人类的”(大概是这么说)轻易化解。

今天这样讲,还会有很多民族自尊心很强的人不服气。不服气就去欧洲把国宝都拍回来。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