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莲花《莲花:另一个自己》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6:27:14
  • 80

有人说《莲花》是一本适合旅行时读的书。开始读它的时候,我并不在旅途中。 阳台上洗衣机在隆隆作响。客厅的沙发上,儿子睡得很香甜。卧室里传来先生轻微的鼾声。这是一个初夏时节星期天的午后。我坐在地板上,翻开略带质感的浅灰白色封皮,开始一行一行地仔细阅读,手指在书上摩挲沙沙作响的细碎声音引领我走进了《莲花》的世界。

来。来。善生。跟着我来。

我仿佛听见内河在轻轻呼唤。

安妮说,这一本书。有关寓意。有关心灵的历史。有关人所走上的路途。

故事从拉萨的日玛宾馆开始,身患疾病的年轻女子庆昭与寻访故友的中年男子纪善生相遇。他们结伴前往一个与世隔绝被称作莲花隐藏的圣地的小县城——墨脱。 去往墨脱的路途非常危险,沿途有塌方、泥石流、山体崩塌,艰难至极,但他们坚定地选择了前往。一个为心灵体验,超脱死亡的界限;一个为兑现承诺赴约,弥补不能挽回的遗憾。从某种意义上讲,墨脱之行是他们的心灵之旅,他们都需要得到解脱。正如安妮在序言中写到的那样:“如果任何一段旅途,都是一条主动选择或被动带领的道路,那么它应该还承担着其他的寓意。是时间流转的路途。是生命起伏的路途。是穿越人间俗世的路途。也是一条坚韧静默而隐忍的精神实践的路途。”

善生与庆昭就这样开始了他们的旅程。一路上,善生向庆昭倾诉他与苏内河的过去,从童年到成人,从相聚到分离,每一幕都宛如昨天,历历在目。善生认真地讲,庆昭仔细地听。往事冗长细碎,旅途艰难曲折。

来。来。善生。跟着我来。

内河的召唤其实是善生自己内心的召唤。善生幼时丧父,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贫困、单亲的生活造就了他孤僻的性格。他中规中矩,学习优秀。而内河从小寄人篱下,性格叛逆,不喜欢安定。这样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却是最最要好的朋友。他们两个唯一的相同点就是都很孤独。从内心里,善生其实是希望自己也像内河一样洒脱。而内河,需要善生的安静来中和她的狂野。所以,他们会成为一生的精神伴侣。 庆昭对人有疏离心,不喜欢与人搭讪及刻意靠近以求融合。庆昭的气质与善生以及内河的气质其实是相似的。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庆昭能够在人群中一眼分辨出和其他功利的城市出行客不同的善生。他们可以互相交付内心回忆。所以,她愿意与善生为伍,愿意和他一起冒险。我想,善生一定会在内河的身上看到另一个自己,庆昭也一定会在善生的身上看到另一个自己。因为善生,庆昭甚至会在内河的身上还能看到另一个自己。正如书中写道的那样:“她(内河)是截然不同的介质,出现在他(善生)的对面,让他看到从自己身上延伸出来的另一个自我。”

当一个人从别人的身上看清自己时,所有的负担会被卸下,一切都会坦然,一切都会云淡风清。《莲花》最后的章节被命名为“殊途同归”。这是善生、内河、庆昭的“殊途同归”。 故事的结局有着淡淡的忧伤却令人倍感欣慰。善生与庆昭历尽艰险,终于在某个夜晚抵达了墨脱。内河其实已经不在人世。两年前她在护送学生回家的归途中遭遇了泥石流。善生一直不愿意承认。墨脱之行结束后,善生在世间再无任何留恋,他在浴缸中割腕自杀,寂静无声地死去……庆昭觉得自己已经死过一次,要理所当然地重活一遍。所以,她心安理得地抛弃了她原有的繁华生活,与爱她的宋姓男子同居生子,定居在云南大理,种花、养猫、做首饰,只为兴趣做事……

从初夏到仲夏,我读了三遍《莲花》。读第三遍的时候不再关注故事的情节,开始关注善生和内河以及庆昭的关系。用黑色的中性笔小心地划出写他们之间关系的句子。终于知道,有些书是要读很多遍的。读第一遍和读第N遍感受是不同的。安妮在书中写到:这个世间,只有他们(善生和内河)两个人掌握了通往彼此内心的一条秘密小径。真的很羡慕善生和内河之间的情谊。长这么大,身边的朋友来来往往,但没有一个可以这么长久地毫无顾忌地互相交换内心所有。不同的生活圈子会让要好的朋友心生隔阂。特别是现在,我常常会感到自己很孤独。很多时候,很多话,无人可倾诉。如果我的生命中也有一个善生或内河该有多好。我觉得自己迷失了。在谁的身上,我能够看到另一个自己? 在谁的面前,我能够相对流泪而不觉得羞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