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是看Malcolm Gladwell的Tipping Point,Outlier之后的第三本书。还是一如既往的喜爱这位作者。如同作者在Afterwords里面说的:“和Tipping Point相比,这本书更像是一个对了解人思维的探险式的尝试……”换句话说,从结构和理论上,这本书有很多粗糙并有待待研磨的部分。但总体来讲,是对自我认知方面,一本颇具启发性的好书。
书封面的副标题,“The Power of Thinking without Thinking” 我大胆地做一个断言,应该不是出自作者之手。“不假思索的思考力量”。这样的标题,明显是市场推广方面,为了吸引人眼球的噱头。我相信很多人是看到了这样的标题去买的,也有很多人带着这样先入为主的期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理解混乱。
但瑕不掩瑜。
如果我来总结这本书,我会从以下四个方面。由于人主动意识和“潜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在做选择时,收集到信息的数量和在此基础上做出决策的质量,有如下几种情况:
1. Less is less;
2. More is more;
3. Less is more;
4. More is less.
1)第一条和第二条,是我们通常认定的:收集到的信息越少,决策的质量就越低;收集到的信息越多,决策的质量就越高。基于这个观点,市场衍生出了花样繁多的调研方法;也基于这个观点,情报工作或军事战略上出现了“流程至上”的形而上学。
作者通过美国MET博物馆鉴定雕像真伪的失败的一系列例子,指出:决策的质量,和信息的数量之间,并没有直接的正比关系。
2)第三条Less is more: 从这里开始这本书开始出彩。不管作为建筑领域的观念也好,或是作为企业产品的广告定位也好,相信大家对Less is more这句话并不不陌生。而作者在本书中,把这部分内容阐述为:人“潜意识”的强大认知能力,即使在获取“极少数的关键信息”后,也能做出精准的判断。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这句中国的古话,在这里和作者的观点thin-slicing巧妙的暗合。极少信息的基础上,“潜意识”或者“直觉”,自古在自然界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技能,也是在当今芜杂混乱假象充斥的人类社会中,人们辨清方向的利器神兵。作者在书中,举了很多例子,告诉大家“直觉”远远优越于教条式以信息量为基础的思维方式,有时候能够穿越层层迷雾,直抵问题的本质和核心。
但可惜的是“直觉”,因为不可量化,又过于模糊。令大部分习惯使用左脑理性思维的人,很难去相信和使用右脑的这种能力,而对其避而远之。
3)More is Less:这句话是针对于“直觉判断”而言的。人们在对一些复杂的问题,比如:对人的认识和判断,对自身事业发展的规划等,经常会出现“了解得越多,越无所适从”的状态。这是因为过量的信息,会激活人脑中现存的“僵化思维模式”,而使人越发远离事实。
作者在书最后举出了交响乐团,在挑选乐手的例子。由于脑中固有死板僵化的模式,使几十年前大部分的交响乐团,排斥女性,特别是一些一号席位。为了避免人的这种大脑的偏见,人们在评审和应聘人之间,架起了一道屏风,互相之间不可见只可听。评审结果经常让人大跌眼镜:评审经常发现自己耳朵认可的,听起来激越高昂雄性力量十足的,居然是自己眼睛如果看到会在第一时间排除的一个娇小的女性吹奏者!
书的最后一部分,就是尝试解决这种:因为“直觉”而被思维惯性误导,而导致的“偏见”的问题。包括如何防止警方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暴力行为等等。
总得来说,如果看了这本书有所收获,那么我会总结成一句话:正确的决策,通常都是建立在理性分析和直觉感应双方共同作用基础上的。在充分理解人左右脑区别的前提下,借另一本书中的一句话收尾 “Think from the left lead from the right...”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6:27:07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61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