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前,如果说古希腊人在忙着用科学认识客观世界,那古中国之人多是活在自知自识里。孔教和道教作为本土最主要的两种学术派别,与其说他们有对立有高下,我更愿意把二者比作编织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经纬线。凡是华夏儿女,几乎无人能逃脱“经纬”的坐标定位,不同的区别无非是孔学的成分多些还是道家的成分多些。如何综合两家看似矛盾的的观点,如何吸纳两家对立的精华,应该是国人最大的功课。
正在忖度如何认识两家的精义,林语堂的《左手老子 右手老子》突然跃入眼帘。随手翻翻,虽然大半是孔子和庄子的言论翻译整理,但也算有些体悟和心得。虽然林老先生的言论我不一定都同意,但他的一些梳理和定位的确值得一提。
林语堂认为,孔子的思想代表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以伦理为法,以个人修养为本,以道德为施政之基础,个人正心修身为政治修明之根本。最耐人深思之特点是取消政治与伦理之间的差异。而道家主张重返自然,因而逃遁这个世界,并反抗夺取自然之性而负重累的孔教文化。
其实,如果能一辈子能待在老庄梦想的***共居的伊甸园里,何必费心操劳齐身治国平天下呢?老庄怀抱着的是一种对过去的怀念和素朴的追求。而孔学则总是向前看,如何在纷乱的世界里建设秩序伦理社会、品德人生。人不能永远向后看也不能永远向前看,孔学和道学,仿佛一对平衡的力量。一旦哪个朝代“极左”或“极右”,那后果不是吃人的礼教就是害人的长生不老药。
谈到个人修养,儒家崇理性,尚修身;道家却抱反面的观点,偏好自然与直觉。“如果道教是中国人的游戏姿态,那孔教就是工作姿态。”官吏多尊孔,诗人作家则多崇老庄。林语堂慨叹,一旦作家诗人戴上官帽,却又公开激赏孔子,暗地里研究老庄。“出世”、“入世”如一切中国伟人传记,每劝服一个强盗或隐士,使之与家庭团聚而重负世俗之责任,常引用孔子的哲学理论;至于遁世绝俗,则都出发于道教的观点。
从个人角度,我还是赞赏老庄。老子觉察了人类智巧的徒然,故尽力鼓吹“无知”为最大福音。他又觉察人类劳役的徒然,故又教人以无为之道,节省精力延寿养生。他强调柔弱的力量、居下的优势,以及警戒成功。最近有空听了几堂王立群讲史记,每当王立群教授讲到某朝代某人的悲剧,心中总是会升起道家触及世间奥秘一般的“预言”。
“孔学太投机太近人情,又太正确。”孔子设教,以仁义为基本德行,老子却轻蔑的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个人以为不无道理。孔子是都市学说,而道家的本质是田野哲学。孔学太过崇尚现实,而道家则多有浪漫气质。在我看来,孔学真像一本职业教育手册或者个人修养大全,实用有用却难以触及心灵。林语堂总结到,“那些不愿服官又不愿磕头的人,孔学难以打动他们的心灵,那些愿意披发行吟的人最终还是归于了道教。”
生活的幸福在于多种多样的选择。中国精神的精髓之一,个人以为,应该是兼容并蓄的广阔胸怀。孔学和道学是中国最具代表性最有高度的本土文化,用道家的话来说,二者相生相克,相互依存。也许,缺了谁都不行。
原文:http://www.jinbifun.com/Blog/100000273/100048599.shtml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6:25:17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61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