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给艾米莉的玫瑰,或曰绝望之爱》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6:22:31
  • 73

威廉福克纳之所以被称为大师,决不是因为《喧哗与骚动》或《押沙龙,押沙龙!》这样一两部作品。我们为之深深倾倒的,是那个写出了《八月之光》,《圣殿》等一切系列长篇小说和几百个短篇小说的福克纳;是那个建造了一个约克纳帕塔法县并且为之画了地图标明人口的福克纳;是那个在瑞典皇家学院的大厅里,拖着浓重的南方口音说出:“我深信人类不但会生存下去,他们还能蓬勃发展。人的不朽,不只是因为他在万物中唯一具有永不衰竭的声音,而因为他有灵魂——有使人类能够同情、能够牺牲、能够忍耐的灵魂(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受奖演说)”的福克纳。

人们在A Rose for Emily里,仍旧能够感到福克纳对于人性,对于爱情和死亡的思考,以及对于Emily之苦难的一片同情。这篇小说虽然颇短,但仍旧是福克纳一贯的意识流风格,颠三倒四,时序混乱,但又能让人从混乱中找出头绪,读出绝望。那可怜的,从未得到过玫瑰花的艾米莉,被南方和自己埋葬了的艾米莉。

大师果然就是大师,虽然时序混乱,但是起承转合,错落有致,他着力于写镇上人们的反应,写别人的闲话,写格里尔森家破败的房子,却一字不着艾米莉是怎样痛苦,怎样绝望,怎样恳求再三,思量再三之后才毒死了霍默 巴伦的。可是任谁去读,都能从字里行间看到艾米莉小姐的压抑,绝望,和爱。小说最后那一幕,一个处处褪色的,充满了玫瑰色彩的房子,已成骨骸的爱人和银器上被抚摸了四十年早已模糊不清的名字,还有枕头上那一缕铁灰色的头发,由死亡而始,最终又归于死亡。

福克纳的小说里多见艾米莉小姐这样出身南方上流社会,性格变态神经错乱的老小姐形象,如《押沙龙,押沙龙!》里面的罗莎 科德菲尔德。她们总是承担着太多本不该承担的东西,最后在重压下变得神经质,疯癫,拒绝接受一切改变。

艾米莉其人,初看觉得令人毛骨悚然,后来,也就逐渐地同情起她来。如作者所言,诗人和作家的义务,当是唤起人类的怜悯,勇气,希望,牺牲等等精神。那个凋零玫瑰一般的女人,怀着一腔绝望之爱,同她爱人的尸体睡了四十年。爱情的力量有时候甜蜜,也有时候绝望得可怕。绝望的爱情到了极处,就显得分外恐怖凄凉。艾米莉不过是千百个女人略略夸张的缩影,我爱你,所以要杀了你,王尔德的莎乐美之于施洗约翰,倒也不遑多让。

看到艾米莉,我总是想起来另外两个女人,玛戈王后和阿玛兰塔 布恩地亚。

玛戈王后的情人约瑟夫•博尼法斯•德•拉莫尔,想把她从她哥哥亨利三世的控制之下救出来,但计划失败,被亨利三世处死,玛戈王后抚尸痛哭之后偷偷取走的情人的头颅。这仅仅是爱,而阿玛兰塔就就已经是变态了,她明明爱着皮埃特罗,却偏偏不肯承认,折磨他,拒绝他,直到他自杀,又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织裹尸布,织了拆,拆了又织。她既渴望爱情,在爱情道路上排除万难,甚至不惜下毒杀人。可是又出于某种恐惧拒绝爱情,陷入恒久的孤独和欲望这折磨里不得安宁。, 布恩地亚家族的悲剧,就在于他们不懂得如何去爱。这两个女人都爱得绝望,却都不如艾米莉绝望,她还没有得到,就已经失去,并且虚幻地认为自己一直拥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