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永新(《收获》副主编,作家): 张旻的小说,我最早读到是在1980年代后期,我记得那个《新房间》是1987年发表的。当初读到他这个小说时,我们觉得他写得非常好。后来他写了很多作品。我想讲几层意思。
我觉得张旻,刚才杨扬讲到,我也有这种感觉,我觉得他是在一个城市边缘,写的似乎是一个城市小镇上的人情世故。但是他通过城市边缘的这些人跟事,来反观大城市急剧的变化。这么多年来,他写了四部长篇,还有六本中短篇集子。最近的这个长篇《谁在西亭说了算》(即《邓局长》)是在我们《收获》发的,我们把它放在长篇专号里面,不是写得不好放在专号里,而是这本专号是要靠这部小说来卖钱。同期的熊正良也写得不错,但是张旻的故事性非常强。
张旻小说有几个特点。一个是我刚才讲的,他是在城市的边缘,通过这些,比如说以前写的校园里的师生恋的情爱故事,来反观大城市的急剧变化。第二个呢,我在看张旻的这本长篇小说时,老是想到一个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作家里边,不仅是上海,就全国范围内,我觉得比较好地关注情感叙事的作家当中,张旻是可以算一个的。中国作家写到情爱的时候都比较生硬,包括像莫言这样非常有成就、非常优秀的作家,他写两个人谈恋爱的场景故事,写得都非常夹生,上海话说“夹生饭”。能够把男女的情爱关系写得很好看的作家,在全国范围内,我看不是很多。张旻的小说恰恰有这样一个强烈的特点。荆歌他老是觉得不过瘾,其实张旻小说的长处恰恰在于达到最后一步之前的那些曲折、那些情感的纠葛,好就好在这个过程。很多小说一写就写到床上去了。张旻毕竟是50年代出生的人,他的写作长于表现最后一步前面的那些迂回、曲折、纠葛。这是他写作的一个特点。
为什么我想到村上春树的写作?我第一次读他的《挪威的森林》,我觉得非常好看。他的情感叙事,非常典型、非常有代表性。张旻的《邓局长》和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可以让你思考很多问题。刚才我和德培来的时候就在想,情感叙事里面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写小说的人去研究。村上春树消解时代背景,但张旻恰恰不是,你把《邓局长》往前推10年,就不成立,它是中国特殊时代关于当下的一个叙述;往后推10年,也不成立。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从头到尾的情感叙事,背景被取消了,它不发生在日本,发生在其他国家也可以。
这两部小说的比较有很多有意思的话题和结构上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还有情感叙事的连续性问题。情感叙事到了一定的时候,在张旻作品中是中断的。我理解情感叙事有两个层面的东西。一个是写作者对人物关系的关注,他们互相之间情感的关注,还有一个是小说中人物互相之间情感的纠葛。我觉得在张旻的小说中,这两个层面兼顾到了。在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中,只有一个层面,就是小说人物,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之间的纠葛,最后它消解了时代背景,产生了柏拉图式的一个理想的境界。
张旻的小说《邓局长》,我看到有书评介绍,说它是一个厚黑学小说、黑幕小说,我不怎么认同。我觉得邓局长最后到山上去找文昕,跟文昕结婚等等,从某种意义上,我还读出了一点自我拯救的意味。这是张旻小说中比较有弹性的一个东西。如果光是讲邓局长霸占、强占民女,这个小说的弹性就小了。
通过和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的比较,我们看到,这两部小说的结尾也是不一样的。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6:16:36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60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