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羞耻《拉什迪离诺贝尔奖有多远?》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6:15:53
  • 77

看到这本书的名字让我首先想到了另一本书——南非作家库切的《耻》,两本书的书名只差了一个字,但却是完全相同的意思。

库切的《耻》探讨的是道德、性、历史、种族等方面的问题,此书让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拉什迪的《羞耻》探讨的问题也相似,那么,拉什迪会不会因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呢?

我想这个问题应该不是没有意义的,我在读《羞耻》的时候就会有意无意地用诺贝尔文学奖的标准去衡量它,也会拿它和获得过诺贝尔奖的作品进行比较,我发现它有很多地方与获得过诺奖的作品有可比性。

首先,作者的身份。拉什迪生于印度,长于巴基斯坦,成名于英国。近年,这种生长于发展中国家——或者是和西方观念比较有差异的国家,比如说俄罗斯——后移居西方国家的作家倒是颇受青睐,有很多都获得了诺贝尔奖,我们可以随便就举出几个,比如奈保尔,比如刚刚提到的库切,比如流亡作家索尔仁尼琴,比如高行健……其实这种现象也不难理解,近年来一些不发达或者比较边缘化的国家的作家也有很多获得诺奖,比如非洲的、智利的、土耳其的作家都榜上有名,这一点与地球越来越小有很大的关系,世界的眼光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地球上的一些不太为人所知的角落。而一旦从这些角落里走出来一个作家直接走到西方世界去,再回过头来去描写他曾经生活过的角落就更会备受关注,于是这些人有很多都得了奖。我们的拉什迪比他们更厉害些,他生于印度,长于印度的死敌巴基斯坦,又是生活在一个伊斯兰教的家庭,现在定居在英国,他会带着西方的眼镜去看东方世界,于是他的观点会就显得与众不同。

这方面具体表现在他的小说观念上也可以看得出来。他在描写东方的某些政治的时候就有一种超然的跳脱,或者也可以说他有一种西方式的民主看法。然而他又非常理解东方式的政治,毕竟他是从这样的环境里出来的。这就让我想起了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关于美国“民主”的一场戏,美国人以为自己的民主是最高尚的,却被印度小男孩利用——扯远了,我们再回到拉什迪,应该回到诺贝尔文学奖,其实诺奖倒是一直挺关心政治,尤其喜欢关心一些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啊、历史的冲突啊等问题,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的拉什迪又得了一分。

当然,《羞耻》不完全是政治小说,它的主题是“羞耻”,它也揭示了人性的某些方面:暴力、独裁、性,而这些东西产生了“羞耻”,从而羞耻派生出巨大的力量,这个力量足以爆炸。暴力和性——尤其是非典型的性,总是可以赢得诺贝尔的青睐——这一点耶利内克是最典型的例子。拉什迪描写的性几乎没有一个是正常的:催眠的、“四十大盗”的,替代的,性压抑的,“铁裤”的……而拉什迪写这些又完全可以避开色情,这一点他是一个高手,所以他又得了一分。

最后再说说他的小说技法。《羞耻》这部小说可以说是魔幻主义的,也可以说是寓言的,但是他写得又是如此真实,作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跳进跳出,历史与魔幻不断交织,使得小说既深刻又不枯燥。可以说,拉什迪讲故事的本领绝不比任何一位得过诺贝尔奖的作家差。

综上所述,拉什迪与诺贝尔奖并不遥远。但是我们不要忘了诺贝尔的遗嘱关于文学奖的得奖条件是: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那么,《羞耻》这本书究竟有没有理想倾向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羞耻爆炸了,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