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圣雄.甘地消除对抗而非消灭对抗者--《圣雄甘地》读后感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1:05:43
  • 86

同一本书,相隔6年的收获

手头有五本关于甘地的传记,其中一本是甘地自己写的传记,其它四本都是别人写的。这四本别人写的甘地传记中,我最喜欢的是这一本。

原因?

这本书不是简单地重复了甘地的生平,而是深入研究了甘地的思想—非暴力,以及探讨了甘地对现代文明弊端的批评。

想到了02年4月11日读完这本书后写读书感,主要是书的后半部分引起了我的共鸣:当时生活在上海的我,用现在的标准来说是个粪粪:对现代社会发展的种种弊端不满。知道自己不喜欢这样的生活,可是又不知道自己要的生活在哪。迷惘中,不满中的我,写出来的也是回应甘地对社会的批评。当然后来也有对宗教与爱的理解,但是还是浅显的理解与呐喊。

写完这本读后感后,我于02年7月去云南永宁爱心助学机构去做我的第一份NGO工作。现在是08年5月11日,整整6年时间过去了,现在的我回头看看当年的愤青,蜕变成一个发展工作者,个中滋味,如鱼饮水。而最讽刺的是,当初我正是用暴力的思想与口气来解读这本阐述非暴力思想的书。

这本书后来不见了,还好从孔夫子网上订到了此书。最近又阅读了一遍,发现自己以前的阅读实在是浮浅了,理解也有些偏颇。这本书后半部分是对现代文明7大弊端的批判,而前面,主要是阐述关于非暴力的思想。02年这本书引起我共鸣的地方是对现代文明的批判;而现在吸引我的则是非暴力思想。从05年开始,我开始涉及阅读禅宗与克里希那穆提的书,到现在,慢慢地,越来越认可非暴力思想:这个世界的暴力不就是我们心中暴力的反映吗?如果我们要消除这个世界的暴力,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消除我们内心的暴力。

什么是非暴力?

不是只去爱某个人,而成为爱本身。-----[作者]伊克纳斯·伊斯沃兰

非暴力来自古代的梵语ahimsa, a是不,无,表示否定的意思,himsa就是给生命造成伤害的言行。合起来就是不给生命造成伤害。对中国人来说,如果把他当成佛教中的不杀生会好理解一点。英语中翻译成non-violence,也就是非暴力。

这是字面意思。

从字面意思理解,非暴力也好,不杀生也好,给人的感觉总是消极的,被动的,因为否定词“非”或“不”或non-在前,语言上总感觉是一种命令语气,而主语是被要求去执行一种戒条或律令,所以,非暴力或不杀生这样的字眼会让人一听/看/读/说之下,是属于被支配的弱势地位和处境。好像是不得已被迫遵守的行为。

但是这本书告诉我们,这样的观点是一种片面的理解。甚至是误读了非暴力的真实内涵。真正的非暴力不但不是被动的行为,相反,是因为出于爱,出于对生命的理解,与美好生活的追求,所产生的一种主动去承受苦难的行为。这种行为的指导思想是:只有主动去爱,去付出,去承受,而不是用恨,用暴力的抗争,才会避免因暴力抗争而引发的以暴制暴的结果,只有张开自己,才会让对方放下武器,才有机会让对方与自己拥抱。而即使被对方伤害,也不因此而停止爱。因为爱是不求回报,所以,哪怕得到的是伤害,也不影响以仁服人的非暴力思想。所以我会引用书中大量关于非暴力的话,因为只有正确理解了非暴力,我们才能正确行动并产生正确的结果。

甘地说:“处于能动态的非暴力即意味着有意识地磨难。它不是说要用逆来顺受屈从于行恶人的意志,而是要全身心地投入与强权地斗争。唯有遵循这条人类的法则,才可能以个人的力量与整个不公正的国家相对抗,以维护自身的荣誉、信仰和灵魂。”由此可以看出,非暴力对抗暴力的武器就是用爱去化解对方刀和剑。

书中是这么说的:

“传统上,对立双方间的冲突只能通过一方对另一方的征服得以实现。这是假设一方的胜利必然从另一方的牺牲为代价。。。。。有胜方必然有败方。”

为了打破以暴制暴,以恨还恨这样一个恶性循环,甘地提出真理力量(satyagraha),以区别于‘被动反抗’(有意思的是,在英语辞典中对此词的解释是不合作,消极或被动抵抗):‘真理’蕴含仁爱之意;‘力量’即坚定信念的产物。”“真理的力量并不要求高学位或特殊训练,因为它是基于人性中最根本的法则----爱。”

真理力量“并不试图征服对手或是驳倒对手的主张,而是试着从根源上解决争端,甘地言简意赅地说,真理力量旨在消除对抗而非消灭对抗者(因为我们只是观点概念不同或对立,而不是人,人从本性来说都是一样的—稻草人注)。。。。。。。。真理力量试图引导对立双方就非暴力的价值问题达成共识:即:你、我、他能从和谐中获取远比战乱中更多的利益,从而平息争端。。。。。。。。真理力量不像暴力那样对手排斥在问题的解决之外;相反这重在转变对手,让他参与到问题解决之中并从中获益,从而使双方共同升华。

真理力量不是把对手看作一个要攻克的敌人,而是一个携手探寻消除争端的至真办法的伙伴。真理力量不是试图消灭对手,而是要将对手争取到真理的一边,要他弃暗投明”

甘地说:“这是非暴力合作原则的精髓。因此它恪守仁爱的精神,它的目的不应是惩罚或打击对手。即使不与他合作,我们也要让他感受到我们是他的朋友,我们应己所能以博爱抚慰他,从而接近他的心。。。。。。。从对手的立场去探索真理而后将真理与他固有的观点相融合。。。。。。。因为依靠这种作法就足以化解紧张的气氛,营造出一种可进行交流的氛围。在这种充满诚信的氛围中,敌对的叫嚣会慢慢变成对真理的同声赞誉,这一过程是对真理力量同一证的真实体现,根据真理力量同一证,我们都是同一真理的探寻者”

甘地对于真理力量的意思,用句我喜欢的话来总结就是:消灭敌人最好的方法是把敌人变成朋友。

而实现这种方法并非易事。所以在文中作者说甘地反复强调,必须要有对真理力量的绝对信心,坚定以及大无畏精神:

“真理力量信徒无所畏惧。因此他不怕信任对手。哪怕对手欺骗了他20次,他也会第21次信任对手,因为人性中绝对的信任是他的信条的精髓。”

“对于一个真理信奉者,苦即乐。因此,他不会仅仅由于对苦难的畏惧而陷入无根无据的猜忌中;另一方面,他会一如既往地、依靠自身的力量义无反顾地继续信任他的敌人而不在乎敌人的背叛,同时,相信他的所作所为必将增强真理的力量而使他更贴近胜利。”

勿庸置疑,这样把心打开来去爱,必然受伤害,受苦受难。甘地一开始就指出了选择非暴力或信仰真理力量并不是一条充满甜蜜,浪漫无比的路,相反,却是荆棘密布,苦难重重,信仰者应能坦然面对和接受这种信仰所伴随的苦难。如同我们在电影《甘地》中看到的一样,那些信徒一个一个倒在棍棒下,但一个又一个挺身而出,面对苦难,前赴后继。但是不是这些人的血会白流,苦难会白白承受呢?

“在推行真理力量的运动中,我发现在初期阶段决不能将暴力加诸于对方,而只有以耐心来感动对方使其迷途知返。耐心意味自己承受苦难,这即意指用自身的苦难而非他人的痛苦来捍卫真理。。。。。。。。。如果你想做一件重要的事,你不能只满足于以理服人,还必须以情动人。理性的争取更多地是针对思想,但深入人心的震撼却源于苦难,它能开启人类深层的理解之门。于是甘愿受苦成为真理力量打动人心的最后武器。。。。。。。。真理力量运动及其不合作,和平抵制只是苦难法则的代名词。”

其实,如果仔细思考,甘地的非暴力核心就是爱。而这种爱,在各个宗教中都存在。甘地说:“非暴力就是以积极的形式来对待一切生命的善良意志。非暴力就是纯粹的爱。我在印度教的经典中,在《圣经》和《古兰经》中都读到过它。”“非暴力不单是具有‘不伤害’的消极方面,而且具有‘爱’,即对犯错误者行善的积极方面。”所以说,非暴力绝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是主动地去爱。“爱只有施舍,而无所求。爱只有宽恕,而从不怨恨和报复。”

非暴力不但在抵抗社会不公平现象中有用,书中也强调在生活在,工作中和家庭中这思想也是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对待我们的家人和爱人时,我们也要宽容,原谅和支持。而对于同事,则更要注意:“只要工作环境中的个体将个人利益置于首位,摩擦就不可避免了,这种冲突常围绕个人的观点、品位、行为方式的不同而爆发,并因妒嫉、厌恶而加剧。。。。。。。‘每个人都认为他自己的表是分秒不差的。’工作中的真理力量总是致力于消除个人喜好,以便矛盾双方能客观地看待冲突从而找到共同点。一旦理性的作法失败,则必需像在其他真理力量运动中经常采取容忍态度一样,以此来赢得双方观念的接近。所以真理力量运动的任务就是默默无闻、持之以恒地增强对一个更广泛统一的目标的凝聚力,从而将工作环境中的自私自利降至最低。”总之,这一法则对人,对生物,乃至对大自然都是适用的法则,如,人际关系,环境保护,动物保护等,而“如果仅模仿甘地政治运动的形式举行游行罢工等等,这是对真理力量的悲剧性的狭隘理解。”如果明白了这一点,我们都可以这个真理力量来创造一个和谐社会。

工业社会7大痼疾

恶行、非正义和仇恨却只能在得到我们支持的情况下存在;他们本身不能存在。如果没有我们有意无意的合作,非正义便不能持久。。。。。。。。只要人们接受剥削,剥削者与被剥削者就陷入了非正义。然而一旦被剥削者拒绝接受这种关系,拒绝与之合作,他们已获得了自由。-----[作者]伊克纳斯·伊斯沃兰

1,没有原则的政治; ( Politics withoutprinciples )

2,不劳而获的财富; (Wealth without work )

3,没有良知的享乐; (Pleasure without conscience )

4,没有品德的知识; (Knowledge without character )

5,没有道德的商业; (Commerce without morality )

6,没有人性的科学; (Science without humanity )

7,没有奉献的崇拜; (Worship without sacrifice )

-----甘地1925年所著《年轻的印度》所列的“七大社会罪恶”

在书中的第二部分,作者引用甘地的观点,对现代工业文明的7大痼疾进行了分析,并反求自身:我们是不是也存在这些问题,或我们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或解决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因为,如果很多问题,如果没有我们的袖手旁观,是不可能存在或发生或持续的。

甘地自始自终强调个人身心修养,看重宗教信仰的力量。在这本书中,读者能感受到甘地浓厚的宗教情怀。我虽然是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可是我觉得我还是有点,或者说喜欢宗教情怀的人。因为信仰在对个人品德的提升是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而且,对自身的提高是个漫长而曲折的,甚至是没有尽头的路。在我们前面,有甘地,特瑞莎,史怀泽,以马内利,圣严法师等人引路,我想,借着阅读他们的言行,会帮助我们走得更好。

今天我第二次读完此书,时隔6年,不知6年后,我再阅读此书,又会有什么样的收获。

我也希望从事发展工作的人能通过阅读此书,对非暴力有更深的理解,并且,把书中的

观点与自己的工作与生活结合起来,让这种力量真正发挥作用,不但能直接为改善社会努力,更能在间接为整个社会的暴力减少起到长远而深邃的作用。我非常希望大家都认真阅读此书。现在这本书市场上没有了,得去找旧书,孔夫子网站可能还有。此外,市场上还有《圣雄箴言录》(新星出版社)和《圣雄修身录》(新星出版社),里面有甘地语录,读者也可以从中一领甘地的风采。

《圣雄甘地》 [美]伊克纳斯·伊斯沃兰

言实出版社

ISBN:7-80128-125-X/K.1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