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倾城之恋《张爱玲——倾城之恋》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6:13:34
  • 92

凡是看过小说再看的下去的电视剧目前还没有,倾城之恋也如此,实在不想再往下看,匆匆转台。可见文字是一种很神奇的发明,文字是可以勾勒出无法再生或者根本不存在的画面的。电视剧当然无法实现这种不受空间时间约束的表达方式所诠释的内容。当初看金庸射雕就发现,就算85版射雕再成功,但书中的精彩还是无法淋漓尽致。

翻拍倾城之恋确实需要勇气,本身文字不多,场景简单,就是一对男女短暂的恋爱过程。所有的人物都是为了衬托主角的内心世界,所以本没有个性。翻拍成电视剧,由活生生的人演,自然要加入很多主观理解和演员的个人个性,这就是第一难了。明显的例子就是宝洛,书中的宝洛我的想象应该是个人本不坏,略显圆润,但个性还是小器的姑娘,应该是个像极上海小弄堂小富酸女的典型代表,要好的,但架不住整个家道中落,又要算计着开销的自识又高于现实的小女子。电视剧的宝洛倒是青春清纯大方简单却又聪明的样子,背了读者的第一意愿。第二难是真正理解和揣摩张爱玲的心态。我想读者千万就会有千万种对女主角白流苏的描画吧。故事倒是个完满结局的爱情故事,这在张爱玲的小说中难得看到。但其实故事并没有结局,可能仅仅是开始。而且这位二十四五就写出如此现实社会的美女作者,用了倾覆全城才肯相信还有爱情的决心让这个故事的暂时结尾看起来算得圆满。但仅仅是圆满,并不是完满。她的这些意识是从对流苏的刻画而来的。

几处对流苏的心理描写非常现实:

第一次见范柳原:“范柳原真心喜欢她吗?也不见得。他对她说的那些话,她一句也不相信。她看得出他是对女人说惯了谎的。她不能不当心——她是个六亲无靠的人,她只有她自己了。……她的眼睛里,眼泪闪着光”

决定去香港:“流苏的父亲是一个有名的赌徒,为了赌而倾家荡产,第一个领着他们往破落户的路上走。流苏的手没有占过骨牌和骰子,然而她也是喜欢赌的。她决定用她的前途来下注。如果她输了,她声名扫地,没有资格做五个孩子的后母。如果赌赢了,她可以得到众人虎视眈眈的目的物范柳原,出净她胸中这一口恶气。”

在香港,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流苏只是不理他,他一路陪着小心……原来范柳原是讲究精神恋爱的……精神恋爱只有一个毛病:在恋爱过程中,女人往往听不懂男人的话。然而那倒也没有多大关系。后来总还是结婚,找房子,置家具,雇佣人——那些事上,女人可比男人在行得多。她这么一想,今天这点小误会,也就不放在心上”“他大约是下了决心把流苏冷一冷……两人当下言归于好,一同吃了晚饭。流苏表面上虽然和他热了些,心里却揣度着:他使她吃醋,无非是用的激将法,逼着她自动的投到他的怀里去。她早不同他好,晚不同他好,偏拣这个当口和他好了,白牺牲了她自己,他一定不承情,只道她中了计。她做梦也休想他娶她。……很明显的,他要她,可是他不愿意娶她。然而她家里穷虽穷,也还是个望族,大家都是场面上的人,他担当不起这***的罪名。因此他采取了那种光明正大的态度。她现在知道了,那完全是假撇清。他处处地方希图脱卸责任。以后她若是被抛弃了,她绝对没有谁可抱怨。”“流苏一转念及此,不觉咬了咬牙,恨了一声。面子上仍旧照常跟他敷衍着。”

比较经典一段是范柳原半夜给流苏电话论及爱的话题,仅选流苏的一段:“流苏沉思了半晌,不由得恼了起来道:“你干脆说不结婚,不就完了!还得绕着大弯子!什么做不了主?连我这样守旧的人家,也还说‘初嫁从亲,再嫁从身’哩!你这样无拘无束的人,你自己不能做主,谁替你做主?”柳原冷冷地道:“你不爱我,你有什么办法,你做得了主么?”流苏道:“你若真爱我的话,你还顾得了这些?”柳原道:“我不至于那么糊涂。我犯不着花了钱娶一个对我毫无感情的人来管束我。那太不公平了。对于你,那也不公平。噢,也许你不在乎。根本你以为婚姻就是长期的卖淫——”流苏不等他说完,啪的一声把耳机掼下了……”

第二次到香港:“一个秋天,她已经老了两年——她可禁不起老!于是她第二次离开了家上香港来。这一趟,她早失去了上一次的愉快的冒险的感觉。她失败了。固然,女人是喜欢被屈服的,但是那只限于某种范围。如果她是纯粹为范柳原的风仪与魅力所征服,那又是一说了,可是内中还掺杂着家庭的压力——最痛苦的成分”

和柳原在一起,思考未来的生活:“在这里她可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持家”吧,她根本无家可持,看管孩子吧,柳原根本不要孩子。省俭着过日子吧,她根本用不着为了钱操心。她怎样消磨这以后的岁月?找徐太太打牌去,看戏?然后渐渐地姘戏子,抽***,往姨太太们的路上走?她突然站住了,挺着胸,两只手在背后紧紧互扭着。那倒不至于!她不是那种下流的人。她管的住她自己。但是……她管得住她自己不发疯么?楼上品字式的三间屋,楼下品字式的三间屋,全是堂堂地点着灯。新打了蜡的地板,照得雪亮。没有人影儿。一间又一间,呼喊着空虚……”

遇战事:“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这应该是这个社会“夫妻”这个词真正的意义所在吧)

结局或许只是开始:“流苏离了婚再嫁,竟有这样惊人的成就,难怪旁人要学她的榜样。流苏蹲在灯影里点蚊烟香。想起四奶奶,她微笑了。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那是值得庆幸的好现象,表示他完全把她当做自家人看待——名正言顺的妻。然而流苏还是有点怅惘。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个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流苏并不觉得她在历史上的地位有什么微妙之点。她只是笑吟吟地站起身来,将蚊香盘踢到桌子底下去”

对流苏的描写是透彻而现实的,不论是二三十年代还是现在,女人的本性变化不大。而流苏代表着一类女人的本性。用了张爱玲形容流苏和柳原的话,“然而两方都是精刮的人,算盘打得太仔细了,始终不肯冒失。”美丽、精刮、矫情、自恋以及还有一点点对生活和爱情的感动和梦想,更多的是对吃亏的担心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泛滥。矛盾而煎熬地生活着。张爱玲太过犀利和尖酸,爱情被描述成如此是写真也是接疮疤,可能揭得的是社会和女人的伤疤。

范柳原,也在矛盾和煎熬中生活,但他最担心的是女人不爱他。可能是一时的女人,也可能是一世的女人。因为吃过苦,又没有未来经济的担心,在国外长到,对母国有着对家的梦想和眷恋。梦想破灭后的自暴自弃是为了玩弄社会玩弄女人和玩弄自己。可能自我麻痹了也就得到另一种解脱。直到遇到流苏。对于他可能这真是个爱情故事。张爱玲对他的描述没有任何直接的评论和心里描写,而是通过场景中的语言描述塑造着这个人的个性。再回头来看看,倒是这个人是个纯真热情有梦想的人,他要流苏懂他,他要流苏爱他,他的目的应该就是这个。最经典是半夜给流苏电话的对白“她一听,却是柳原的声音,道:“我爱你”。就挂断了。流苏心跳得扑通扑通……又是铃声大作。柳原在那边问道:“我忘了问你一声,你爱我么?”流苏咳嗽一声再开口,喉咙还是沙哑的。她低声道:“你早该知道了。我为什么上香港来?”柳原叹道:“我早知道了,可是明摆着的事实,我就是不肯相信。流苏,你不爱我。”流苏道:“怎见得我不?”柳原不语,良久方道:“诗经上有一首诗——”流苏忙道:“我不懂这些”柳原不耐烦道:“知道你不懂,你若懂,也用不着我讲了!我念给你听:‘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的中文根本不行,可不知道解释得对不对。我看那是最悲哀的一首诗,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流苏沉思了半晌,不由得恼了起来道:“你干脆说不结婚,不就完了!还得绕着大弯子!什么做不了主?……”这也才有了流苏摔电话的一段。感觉这是全书最精彩的一段,柳原未必是个好男人,但至少说的话是真情话。

就此结束了,否则有摘抄原著嫌疑,读了让人心寒,但确实写的真实,名著必定有流传于世的原因的。是难有后辈可以企及的,再看之后的小说,估计我这有限一生不大能期盼出更加出色的作家的作品了。能有个八成也已经是文坛幸事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