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华氏451《烈火的两个极端》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6:13:19
  • 80

20世纪以来,文学作品的创作又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出现了大量的新文学流派以及各种怪异荒诞的创作手法。由于这股潮流,科幻小说也有了新的发展,凡尔纳时代的以冒险剧情为主要创作手段跟角度的科幻小说也随着时间的发展,而逐渐融入了更多的人文关怀、哲学意味以及崭新的创作艺术。古典与荒诞相结合,建成了一座新的文学殿堂。

《华氏451》(《Fahrenheit 451》)是美国著名科幻作家雷·布雷德伯里(Ray Bradbury)的长篇科幻小说,是一部时代之作,是传统科幻与现代文学表现手法的一次完美的结合。或许中国的读者对布雷德伯里十分陌生,但在美国本土乃至欧美各国中,布雷德伯里的地位是相当高的,曾获过多个高级别的奖项。他既是世界闻名的科幻小说家,也是当代美国文学数一数二的文法家。因此他的书除了充满着各种吸引人的念头之外,还嵌入了深邃的思想,使整本书在一片刺激与冒险中得到主题的升华。

《华氏451》是一部科幻小说,它以诗一般优美的语句描述了人类癫狂的未来世界。在未来世界中,消防员的存在并不是为了灭火,相反他们的存在而是为了纵火烧毁一些与人类文明相关的、显露着人类智慧的、具有文学特色的书藉。书藉被列为禁书,人类的思想被禁锢,去了解世界仅仅只能是通过电视、广播等方法来获取经过压缩的不真实的信息。这是一个没有知识分子的世界,知识分子,成了城市里的流浪汉。于是,人类的世界都是千篇一律的简单,人失去了自己的个性,使得社会变得混沌,失去了发展的光彩和新鲜的活力。简言之,书中说的是文明是怎么被摧毁,又是怎么被重建的过程。书中以一个消防员作为主角,以他思想的觉醒而产生了一个故事。

人物,未来社会的缩影

经过作者的雕琢,书中的人物都被刻画的十分细腻、真实。同时不同的人物除了具有带动剧情的作用之外,也是不同思想的代表。总之,人物的一切就是未来社会现象的一个缩影。

克拉丽丝是一个可爱的女孩子,她聪明好学,整天都会问“为什么”,想了解这个“未知”的世界。因此她一直都对这个奇怪而扭曲的社会感到怀疑。书中一开始就让她跟身为消防员的蒙代尔接触,她的个人魅力,或者说是她的怀疑行为让克拉丽丝的这个人深深地印在了蒙代尔的内心,挥之不去。在克拉丽丝的影响下,蒙代尔逐渐喜欢上了这个与众不同的女孩子,同时自身的“消防员思想”也在逐渐地崩溃,也开始产生对现实的怀疑,最后终于觉醒。虽然克拉丽丝作为书中的一个人物只出现了不到三分之一的篇幅,但是她在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她整个故事开始的导火索,具有光明、美好的象征意义,也是作者在书中对自己的向往、理想的寄托。后来克拉丽丝的神秘失踪也为书中带来了神秘、暗淡的气氛,这也正揭示着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现实的丑恶,让我们认识了前途光明的同时,道路是异常曲折艰辛的。

比提,是书中消防员队长,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他看了很多禁书,也深深了解书中的思想。但是未来的“消防员思想”在他脑子里根深蒂固,因此他是个维护未来社会的顽固分子。所以即使对书藉的思想十分了解,但是他却用这些思想来为扭曲的社会作辩护,从而得出书藉的无用性。这样精明能干而又异常顽固的队长,对于觉醒的蒙代尔是一个严重的威胁,以致最后被愤怒的蒙代尔杀死。比提是书中的一个刻画十分出色的人物,他代表着顽固分子的思想,同时又熟悉禁书的一切。作为一个矛盾结合体的存在让书中始终存在一种诡异、刺激、冒险的氛围,大大增加了书的可读性。同时比提被杀时透露着一个信息:比提并不是对社会完全没有怀疑,但是他却安于现状不敢改变,在内心无数次痛苦挣扎之后,终于以求死来结束自己的一切。因此比提又是人软弱性的体现,是很多人的一个典型代表,这一人物充分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以及社会下人类的压抑与无奈。

米尔德里德,蒙代尔的妻子。她一直都是无忧无虑地生活在扭曲的社会中,她安心于此,天天不厌其烦地对着电视墙。后来对蒙代尔的觉醒感到恐惧,最后甚至抛弃了“堕落”的蒙代尔独自逃离。她在书中给人的感觉就是无知,而这正是代表着人类的大多数。正是扭曲的社会造就了愚昧的人们,而愚昧的人们反过来巩固了扭曲的社会,这使社会陷入了巨大的泥潭之中无法自拔。所以对于米尔德里德的描写,书中大多都是有种模糊的感觉,而这正是作者对于未来扭曲社会的一种惊恐,模糊即是未知的恐惧。

费博,是坚持真理的老人。他小心翼翼地保护着书藉里的内容,他有改变社会的想法,却没有勇气去行动,或者说他过于谨慎而显得畏首畏尾。少数派的反对是微弱的,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量变转化成质变的时候,这少数派将会掀起迅猛的疾风,一扫阴霾。

蒙代尔,是书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消防队员,从小就接受了焚烧禁书的思想,因此他喜欢煤油的味道。直到与克拉丽丝接触才得到觉醒,经过一番犹豫一番思考之后,最后终于毅然地与扭曲的社会决裂。蒙代尔价值观的改变是书中的主线,引导这故事,同时他的改变也带来了希望,表现了作者相信未来的光明。

书中主要人物很少,但是却交织成一片复杂的网。而不同人代表的内在含义耐人寻味,令人久久不能释怀,增强了书的感染力,形象自然地升华了主题。作者功力可见一斑。

诗意与隐含

在科幻小说的刺激中诉说着一个个沉重的话题,这一切该是严肃的。但是作者却以诗化的语句勾画了一个荒诞而扭曲的未来,在思想冲击的同时也给了我们文学艺术的欣赏。充满诗意的想象,在优美自然的笔触下静静地铺陈流淌。在皎洁的月下、凉凉的夜里起着风,现实的静寂中融入未来那缥缈却光明的梦。本来很沉重的主题,布雷德伯里把它写成了诗。无论是月下与克拉丽丝的相遇,还是蒙代尔逃亡路过的山林都充满着浓厚的浪漫气氛。但是作者却并不是只是一个只会抒情的诗人,更是一个坚定勇敢的斗士。他即使厌恶扭曲的文明,但他毅然热爱着这个诞生文明的世界。他宣言:“不要用你为我的作品而准备的砍头、断指、缩肺等招数来侮辱我。我要我的头可以轻点或者摇晃,我要我的手可以摊开或者握拳,我要我的口可以怒吼或者低语。我不会任人掏空内脏,乖乖站到架子上去。我不会做一本非书。”桀骜不逊的思想经过优美的语言包装,具有了巨大的杀伤力跟感染力,布雷德伯里以此不断轰炸着现实中的种种弊病,也让他的科幻小说进入了一个新水平。

另外,作者在情节方面是传统的叙述方式中差杂着一些蒙太奇的剪接,让全书通顺流畅之外还带有一些犀利、无法阻挡的内在动力。而情节中也暗藏着许多耐人寻味的象征,如比提的死,透露出精神软弱的缺点,也包含着作者对软弱的唾弃;书中最后的战争则揭示着扭曲社会的危机,也暗示着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战争,更是精神斗争的开始;山中被遗弃的铁路则是象征着人类原来正确的道路,但是铁路并没有毁则是社会的发展终将回归正常之意……巧妙、具有深度的象征比比皆是,充分增加了书中的文学性。

主题,文明的毁灭与重生

书中未来世界对思想的约束、对书藉的焚烧,是为了让每个人变得一样,消除区别。而书藉中的智慧却能让人们观点不统一,从而产生争执,因此书藉必须被禁。作者对未来的社会进行如此扭曲、荒诞的想象,实际上是为了表达对“麦卡锡主义”的抗议与不满(麦卡锡曾将众多书籍列为禁书,禁止图书馆出借)。通过未来世界来进行社会批判的时候,比主流文学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书中主题更重要的一点是说明:技术的滥觞、物质文明泛滥并高于精神文明,人类的精神在高度发达的技术社会里并没有获取真正的自由反而受到更大范围的箝制。因此在践踏人类文明典籍的时候,还不忘借消防队长毕提之口美化自己的行为:“维持人类的平静和祥和、避免智力不逮的人成为知识渊博者的攻击目标、将其实不可能生而平等的人加工成平等、无需畏惧眼前的巍巍山川、更不必因为以山川对比衡量自己而觉得不安失落。”在这样的社会下,人们像是被洗脑了一样生活着,对这个扭曲的社会不敢也不愿意去质疑。“你老是在追问为什么,结果却会使你自己非常不开心,如果你总是不停地询问。”书中的人们就是以这样的理由去逃避,去堕落。

历史上很多情况都是意图控制思想、控制知识,如中国的理学思维、欧洲的神学模式。虽然思想来源于人类的脑子里,但思想一旦形成,人类就无法控制。因此有什么程度的控制就有什么程度的对抗,并且对抗最终是一定会取得胜利的。作者由此希望社会能包容多一点思想,鼓励自由交流。

作者在选择书名的时候也是匠心独运。华氏451,这是纸张的燃点。在这个温度下所有记录人类智能的典籍都将灰飞烟灭,但却烧不毁被压抑的灵魂。这个题目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是文明在烈火中化为灰烬,但另一方面这是文明在烈火中重建。火是什么?文明的起源。书是什么?文明的传承与象征。从宏观的角度上看,没有火,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书,人类的确是在不断重复摧毁、重建、再摧毁的过程,像凤凰在烈火涅槃重生一样。潜在着这样的内在含义,未来的希望就悄悄地在书中蔓延,深入到读者的内心,让大家坚信:扭曲的社会只是发展规律的一部分,社会是不会永远沉寂下去,而新的文明却将会沿袭着过去智慧结晶在烈火困难中再一次重生。

跟奥威尔的僵冷死寂的《1984》不一样,《华氏451》并不是完全冰冷的,虽然书中的色调都是昏暗压抑的,但书中总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如克拉丽丝的微笑、比提死亡时的熊熊烈火、流浪知识分子的坚定信念、蒙代尔的勇气……这些荧光汇聚在一起,还是显示出未来不可阻挡的光明。作者一边通过小说挖苦讽刺着类似于“麦卡锡主义”的思想,一边诠释着文明的含义,在讽刺的同时也给予了我们对光明的信心。这好比作者面对着阴天,却调侃地说:你们有见过永久的阴霾吗?

或许我们在读了《华氏451》之后,会觉得在烈火中暗示着什么。其实这熊熊的烈火是凤凰的意志,是毁灭还是重生,一切由我们人类掌握。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