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谋生《青少年偶像王志纲》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6:12:21
  • 68

(导)曾几何时,“策划”的江湖城头变换大王旗的速度让人吃惊,“策划大师”们崛起的速度让人咂舌。但时光流逝,正如巴菲特说的那样“每一次当潮水退去时会发现到底是谁在裸泳”,绝大多数的大师成为“大忽悠”。最早以策划出名的王志纲,最新出版的《谋生》,谈的是大学生的人生规划,道理很是平实中正,一点也不见惊人之语。

2009年6月12日,王志纲在工作室根据《晨报周刊》的问题,举行了一个小型的沙龙,对我们的问题一一回应。

(主)王志纲:这么多年,我看到很多人,他越是追求那些短期利益,越容易被时代的车轮甩出去

袁复生

其实这也是一本谈如何成功的书,但书名却用了极为实在的《谋生》。王志纲说关于成功的观点是要实在,是要长远,但他又说:“为什么我对于未来的发展判断得很准,为什么那么多人来找我们,就是因为这些虚的东西。”

()现代的教育太功利,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在越来越小的事情上知道得越来越多,但是在越来越大的问题上知道得越来越少”

晨报周刊:根据我们掌握的数据,越临近大学生毕业,你这本书的销量越好。我想,这与书名《谋生》的关系应该很大,当初为何取这个名字?对于大学生来说,用“谋生”来给他们讲人生规划,会不会让打击他们对前景的看法?

王志纲:这个名字不是我起的,而是由非常洞悉市场的出版商起的。作为出版商,她有独到的眼光,了解什么样的东西能够抓住读者。事实证明,这个名字起得非常成功。就像中医给人扎针一样,一下子把人扎得跳起来。

我的本意是想用在北大做讲座时的题目,叫“把握命运、活出精彩——成功人生是可以规划的”。这个题目没有《谋生》这么抓人,但是很从容,把道理讲得很平和。告诉他们人生道路是什么样子的,是一个长线。但是现在这个社会太浮躁了,如果不够生猛,不够火爆,吸引不了人。这是这个时代的特色,转型期的特色。

至于会不会打击他们对前景的看法,我觉得应该告诉他们真实世界的样子。他们对前景有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其到后来撞得头破血流才获得这种认识,不如一开始就抛弃幻想。

这些年来,我给企业,给***做战略咨询,有一个原则,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把底线踩死,无论如何可以保证这个最低目标,至于在此之上,由于时势机会的不同有不同的效果。一个人规划自己的人生也是一样的道理,不能一开始就往最好的地方想,而要把最低的底线站稳。所谓谋生有谋生计、谋生活和追求生命价值几个层次。只有解决了生计问题,才能谈得上其他。如果这一步都没有站稳,步子太快太急,反而容易闪了腰,容易走错路。

晨报周刊:我觉得你对人生规划的看法,和那些“成功学”有截然不同的气质,你也在书中提到一个紧跟“陈安之”的同事,让你发毛的事情。同样是帮助人生走向成功,为什么你对那些“成功学”的办法那么不感冒呢?

王志纲:很简单,我一路走来看得太多了,知道成功是怎么回事,不是一百天速成,不是天天在那里喊“我是最棒的”就能成功。什么叫成功,不是说出名就是成功,也不是有钱就是成功,成功是你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而且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媒体和教育的短视和媚俗造成青年人茫然不知所措,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本书是个积极的信号。

晨报周刊:方希曾经对我说过,你对人生的看法,是要知道世界是怎么样的,知道中国怎么样的,然后才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这种由宏观到个人的思路,是不是要求大学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天下家国?但从谋生的角度来看,这样是否关心得太多了?

王志纲:最开始这个讲座是针对大学生的。大学生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怎么能不去了解家国天下?怎么能不去关心世界运行的规律?传统的儒生是讲究“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是讲究“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现在这个社会太浮躁,现代的教育太功利,目标太具体,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在越来越小的事情上知道得越来越多,但是在越来越大的问题上知道得越来越少”。昨天我和王金战一起吃饭,他应该是目前最有名的教育家了,我送他一本《找魂》,他一翻开就看到这句话,深有感触。

现在无论是从社会的风气,还是从教育的影响来看,都在引导年轻人去关注那些短期的东西。什么一百天成功速成,凡是不能短期套现的东西都没有人愿意去做。

这么多年,我看到很多人,他越是追求那些短期利益,越容易被时代的车轮甩出去。因为时代在快速发展,你如果不了解世间事物发展的规律,如果不了解家国天下,注定走不远。现在大学生最缺的就是这种东西。

这些东西可能看上去很虚,但是为什么我对于未来的发展判断得很准,为什么那么多人来找我们,就是因为这些虚的东西。要是一味追求实的东西,人就完全退化到动物需求的层面上了。

()一个人成功与否,不仅在于能否抓住机会,更在于能否拒绝诱惑

晨报周刊:关于人生规划,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方向感,你也在讲座中不断强调,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如今社会的变化那么快,对于20来岁的大学生那个来说,找到自己的方向,似乎也不容易。你是一个方向感很强的人,除了读书思考,还有别的办法吗?

王志纲:这也是我在书中反复强调的,天地人。天就是天时,你要知道所处的时代,知道过去是什么样子,怎么发展到现在的,知道未来大趋势是什么样;地利就是知道你所处的位置,知道你所处的地方在整个大格局中的位置。人是指要了解你的禀赋、爱好,这个也很重要。很多人明明不适合当官,他却偏偏想要当官,明明不适合下海,却偏偏要下海。这就很麻烦。

把这三个方面把握住,大方向就不会有错。只要大方向不错,哪怕最开始由不得你自己选择,做的并不是你想做的也没关系,当做一种磨砺的过程。

晨报周刊:找到方向之后,最重要的可能就是沿着对的方向走下去,你写了很多不适合从政和下海的朋友,却随着大流去从政下海,结果却很凄惨的故事。“经得起诱惑”方面,你也很有心得。那么,在现实中,取什么,舍什么,你有什么原则?

王志纲:我书中有一句话“一个人成功与否,不仅在于能否抓住机会,更在于能否拒绝诱惑”,这句话打动了很多人。

因为从我自身的经历来讲,大家智商其实都是半斤对八两,没有多大差别,但是我一路走来没有走什么弯路,一直在既定的大方向上往前走。所谓“不集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么多年一直朝一个大方向走,哪怕走得再慢,三十年下来也很可观。

这些年不可能没有诱惑,尤其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今天这个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明天那个从海外淘金归来,但是我一路走过来不为所动。不管什么时候我都要问自己,我从哪里来,要向那里去。我对人生的理解,对幸福的理解很明确,能够充分燃烧自己,能够不断破解难题就是幸福。这个站住了,就不会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走,不会乱了方寸。

晨报周刊:我们谈到城市规划的时候,往往会觉得城市缺乏个性,千遍一律。你谈到京津一体化时,北京“让”出了“经济中心”的定位,京津地区的发展就顺多了,而成都也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了(不强行推进第一产业的发展),它和重庆的关系也更顺了。对于城市而言,“舍弃”和“退步”的选择过程是不时特别难?

王志纲:一句话来解释就是“规律比人强”。城市的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人的意志可以影响它,但是不能违背规律,所以这个“舍弃”不是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你想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必须去做的问题。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现在的城市都在做大堆头,提高城市首位度,只有这样才能在世界城市体系中占据更高的位置。比如成渝一体化,还有京津一体化,还有长沙要做长株潭一体化,都是在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要怎么才能一体化?就像做小吃店,你是牛肉面,我也是牛肉面,相互之间只能竞争,不能互补。如果你那边是牛肉面,我这边是炒河粉,这就有互补性,最后可以形成一条食街。

城市发展也是这个道理,要解决同质化问题,怎么在一起,必须差异发展。所以这不是舍不舍的问题,而是退一步进两步,是战略选择的问题。

()你的目标是要坚持的,做人的原则是要坚持的,至于从什么位置开始,工作是不是有高低贵贱,其实没有多大所谓

晨报周刊:我们常常看到的你,那么精彩,不断在论道,在纵论风云,这都是往外掏自己的东西。但我所关心的是,你是如何吸收的,最近在看什么书,看什么杂志,和哪些人的交流能给你比较大的启发?

王志纲:我常说“交换一个苹果,各得一个苹果;交换一个思想,各得两个思想”。我每天都会遇到很多人,他们把信息和问题带到我这里。既然来找我们,都是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为了让你能够迅速了解和解决问题,也不会对你隐瞒,和他们的交流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

另外就是阅读,我每天有两三个小时的阅读时间,主要是在飞机上和车上。每天主要的报纸和财经杂志,都会翻一翻。

这两天翻了两本书,一本是一位证券记者写的《黄光裕真相》,把资本市场的道道讲得很清楚,就像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一样。还有一个日本大和尚写的《从50岁到100岁》,他现在已经110岁了,还健康得很。《谋生》是给年轻人看,怎么规划20岁到50岁的,这本书是讲50岁以后的生涯怎么规划的。

晨报周刊:你说小时候作为校长的父亲被打到之后,你的自尊心特别重。我觉得,你下海,从事策划行当,始终存在一个根本性的命题:知识分子如何过上一种有尊严的生活。应该说,你现在功成名就,很多人尊重你。但对于大学生来说,哪些是需要舍弃的“傲气”,哪些是需要坚持的“底线”?

王志纲:当时父亲被打倒之后在学校里当钟匠,上课下课敲钟。他当时开玩笑说,培养了一辈子的大学生,最后到自己家里是一门四匠,他是钟匠,我大哥是石匠,二哥是木匠,我是泥瓦匠。后来等到恢复高考的时候,我们家一次考上了四个。

我觉得,但凡能够做成事的人,不管他们有再多的不同,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有长远的目标,他知道自己十年二十年之后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二是坚韧,百折不回。他可以从很低的位置干起,但是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他将来的目标做准备,这是一个过程。

对你的生涯规划至少要十年二十年,只有这样才会很从容。比如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前一届后一届许多都分配到北京,我们那一届说国家不但需要经济人才,更需要教经济的人才,所以大部分分到大学去当老师。那时候我想当记者,但是又没有合适的机会,后来有机会到甘肃社科院去当编辑。我们一起去的同学分到经济所,分到历史所,他们是正儿八百的研究人员,但是我只是一个杂志编辑,每天在那里看稿子,校对什么的。但是三年下来,我发的文章比正经的研究人员多多了,这时候拿着你的成果,你的选择空间就大了。

所以说,什么是可以舍弃的,什么是需要坚持的,取决于你的目标。你的目标是要坚持的,做人的原则是要坚持的,至于从什么位置开始,工作是不是有高低贵贱,其实没有多大所谓。你如果真的优秀,做什么都是可以做出来的。现在这个社会不像以前,一下子就给你定死了,现在有大把的机会。

(吴鹏先生对本文亦有贡献,特致谢忱)

图说:近年来,王志纲的主要精力放在中国的沿边城市,为这些城市的开发做战略规划。

《谋生》 王志纲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2月 定价:28.00元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