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的小说我一直喜欢看,在她写得最差的时候也看,只是看完以后失望地说一句,连张欣都开始浮躁了。
以前的张欣不是这样的。不管是写八十年代计划经济下有传统观念的那一代还是九十年代经济挂帅大环境里的小资产阶级,她笔下的女人一概有灵魂,即使为生活所迫,努力追逐物质的同时也不忘把精神带上一路前行。
就是那种精神在物质的夹缝里若隐若现竭尽全力保存自身的过程,让看的人为之动容。女人,是离不开感情与精神的动物,她们在张欣的小说里,在那些和自己相似的人物里找到共鸣。
可惜,有一阵子的张欣开始背离原本的创作轨道,开始致力于描写光怪陆离的故事。没有了对人物本心的挖掘,只有一个个匪夷所思的故事,天方夜谭般力求让看的人大呼闻所未闻。这个时期张欣的小说不再是小说,而是都市连续剧的剧本,文字也粗糙潦草,最多算初稿水平。
实际上张欣的很多作品也确实被改编成电视剧,真让人怀疑那个时期的她是否就是为了电视剧才写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作品——反正都是要再润色的,先把故事大纲勾画出来再说,也能当小说卖一次钱。
看的人痛心!谁要看这些乱七八糟的都市奇谈,简直和小摊儿上卖的故事会没区别。早期笔下那些寂寞的韵味呢,那些迷茫矛盾可是又永远充满希望,那些无论外界发生什么变化内心里总有一片绿地的女人呢,哪里去了?连当初关注她们爱惜她们愿意为她们抛洒笔墨的作者都把她们遗弃了。她们是真的寂寞了。
现在,这本“用一生去忘记”算她比较新的一部作品,慢慢开始回复一点以前的水平了,虽然仍然带着点故事会的痕迹,而且有些地方完全经不起推敲——最离谱的是在四季的老爹患病的时候,老金既不让四季回家又扣住他的钱!
这个举动不仅小家子气不合刘家大富的身份,也不合人之常情——四季如果重要到根宝离了他就不行的程度,那就更应该善待他,而不是简单粗暴地用合同来要挟人家(说白了,就是欺四季没钱,付不起违约金呗),聪明一点的管家,反而会借机尽可能帮他一把,解决了后顾之忧的四季说不定由感激会死心塌地为刘家服务。如果没重要到那种程度,就放人家走就结了,至少不要扣住人家该得的钱,这可是救命的钱啊,治不治得好是一回事,但做儿子的总不能对老爹见死不救吧。
这一段真的很扯淡,对四季的命运造成最大改变的一段,其理由完全让人不能信服,老金没那么傻吧,挣下诺大家财的人没这样不会处事的吧。
略去这类牵强,这次张欣的书起码重现了一些描述人物内心作者感慨的篇幅,不再是简单的把个吸引人眼球的刺激性故事讲完了事。
其实我最喜欢的还是“张欣文集”里面的作品,都是老早以前的了,但真的不骄不躁,每一篇都是舒缓而悠长的,不是为了讲故事而急急地推着人物往前走,搞得读者看完了连这些人长什么样都没记住,那时张欣笔下的每个人都是着了力费了劲去勾画的,非常鲜明。
那个时期的作品值得反复去读,实际上我也确实反复读。人物鲜活故事曲折不夸张,情节也合情合理。只要认真沉静地写,张欣还是有能力驾驭的。
至于“用一生去忘记”,也还不错,写了社会顶端和下层的两级人物。爱情是副线,虽然在封面和扉页上都赫然写着“唯一好的恋情,便是没来得及发生的那种”,但张欣的小说最可贵的一点就是,她讲的爱情并不单纯,至少不把它放在一个封闭的空间来讲,她笔下的人是社会的人,感情也是带着社会性的,她所描写的爱情,实际上是最世俗的爱情,和世间的一切纠缠在一起,是世情。
而我们现在的世情是什么呢,张欣在她的多部小说里一次又一次地重复道,那就是经济挂帅物质至上道德缺失人心浮躁,“中国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难的时刻,那就是一夜之间赚钱成为我们最高的理想”。在这样充满灰尘和欲望的土地上,能开出什么样的花来呢?
但这次她下笔最重的其实还不是爱情,而是感情——亲情友情,人与人之间的爱恨情仇,怎么发生,怎么改变,怎么起源,怎么结果。同样的,这些感情也被社会的大潮所影响不再单纯。
这书我给它打四分,其实书本身值三分,另一分是给张欣的,为多年看她的感情分,为她开始脱离浮躁而给的。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6:11:34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60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