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奇怪为何我借用了发哥的广告词并修改了点,《诗人》带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
故事从主人公——《落基山新闻报》的记者杰克的孪生哥哥——警探肖恩之死开始写,分成两条叙述故事的线路:主线是杰克或者说“我”的第一人称主视角,另一条辅线是流窜犯格拉登的第三人称视角。二者几乎在不同的空间按照相同的时间同步向前推进。
相信跟主人公一样,没几个读者会轻易认同丹佛警方最初的结论,即警探肖恩开枪自杀。从主人公杰克比对了其他几位警探自杀案子的遗言发现了爱伦.坡的诗词这个共同点,此时,他杀的嫌疑在加剧,没错,我们的兴致在逐渐被杰克的探寻和推理勾了起来,更何况这次要追捕的是个频繁引用诗词的连环杀手。后来我们知道,这连环杀手被FBI起了个代号:诗人,这也是本书的书名所在。
再说格拉登,他一定和这个案子有关,否则作者没必要费劲笔墨地把他作为辅线。尤其是FBI的特工们在争论到底凶手是一个还是两个的时候,结果是他们认为凶手是一个,难道真的是格拉登?!读书的直觉告诉我们,也许没那么简单。
就在菲尼克斯,杰克和参与破案的FBI特工们上了CNN的新闻,而这新闻,映入了格拉登的眼帘,转天,特工们收到了杀手的传真。真的有这么巧?也许直觉未必那么准,也许“诗人”就是格拉登……
在FBI的穷追下,格拉登和生命轨迹终于和主人公杰克在洛杉矶有了交集,对他们来说,那是你死我活的较量,混战中,格拉登被杰克击毙了。
尘埃落定了?杀人狂被消灭了?世界清静了?怎么还有一百来页……也许还没完。
提前把新闻报出去的记者沃伦向杰克道出了泄露内幕给他的线人并非索尔森特工,而在FBI中另有其人。当然他并没说破这人是谁,这可是个不小的悬念。
哦,另有其人,也许是男人的嫉妒心让杰克想起了和他亲热过的特工雷切尔,她没接他的电话,在关键的时间她没有不在场的证据,加之她童年可能受过其父的***,心理必然有阴影,以及其它一切杀人嫌疑的矛头都指向了她。对上了,不出意料的话,按照杰克和很多读者的推测:“诗人”居然就是她!雷切尔!
呼,这下真的成功破案了吧?读者和杰克都会长吁一口气吧,毕竟一起经历了这一系列紧张的探究的过程。即便作者写到这里结束,也是可以让人大呼过瘾、意外和惊叹的了。
随着故事的发展,猎杀警察的连环变态杀手终于浮出水面,没想到啊没想到,竟然不是雷切尔,竟然另有其人!当那杀手当面向杰克承认的时候,哪个读本书读的出神的人不会觉得突然寒毛倒竖呢?尽管现在是炎夏。那感觉,不啻于《惊声尖叫》里面带着面具的杀手握着寒光闪闪的匕首,从黑暗的角落里“哗”地一下扑出来。
本来前面的部分,无论推理、侦破已经精彩非常,没想到最后这一百来页才是这惊悚故事的真正高潮。读这样的书,算是达到了双重的效果:既锻炼了我们的思维,又锻炼了我们的心脏……
不要小看康奈利的文字,就像不要小看“诗人”的杀伤力。
对这种不看到最后都不知道真凶的小说,我还能说什么呢,没准发哥的广告词改改就是我的想法吧:成功破案?你才刚上路……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6:10:27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60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