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传播学原理《传播学原理》札记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6:07:07
  • 55

1.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这“通”就是指“共享”。

2.“传播”=“信息”的运动;“信息”=“传播”的材料。世界上既没有不“传播”的“信息”,也没有无“信息”的“传播”。简言之,一为形式,一为内容,两者密不可分。

3.所谓“上面开大会,下面开小会”,就是一种“反馈受阻”状况的生动描写,虽在进行“传播”,但彼此都听不见对方在说什么。

4.媒介作为一种“规范转换器”,在一定条件下,将“非规范符号”转化为“规范符号”的情形,是屡见不鲜的。

5.古人的研究的缺陷是:一不具有明确的“传播研究”意识;二局限于某些具体的领域(如语言传播、政治传播等),没能完成由“特殊”到“一般”的飞跃;三失之于零散;四夹杂着许多不科学的成分。无疑,不解决这些问题,“研究”就无法上升为“学”。

6.与人类的其他基础性行为相比,传播行为的特征就在于它的依附性、非独立性——总是贯穿于各种行为之中,故通常被视作各种行为的组成部分。

7.所谓“过程”,即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程序。这实际上是一种对“结构”的动态的表述。

8.传播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无始无终,没有界限。

9.“信息”与“讯息”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前者指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内容,后者指表现这种精神内容的符号,所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10.任何传播都不可能脱离社会在“真空”中孤立进行。

11.拉斯韦尔作为一个政治学家,并非不了解社会环境对传播的制约。……但……擅长于宣传分析的拉氏自然较注意“灌输”式传播。

12.组织的规模越大,周折越多,信息变形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这正是产生官僚主义、瞎指挥的“温床”,领导层应时常警醒。

13.现实传播中,“工具性”和“消遣性”这两种功能往往重合在一起,很难截然分开。

14.实际上,负功能和正功能是相互依存、相互对应的。

15.现代人的认识能力即“虚拟环境”大大扩张,甚至扩张到地球以外的星球上去了!这诚然是可喜可贺的现象。然而,与此同时,现代人对这种“虚拟环境”的验证能力则(相对地)大大缩小了。这却又是可悲可叹的现象。

16.如果人将某状况作为现实把握,那状况作为结果就是现实。

17.麦氏认为,所有这些“媒介”,都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

18.社会主义国家对“把关人”的作用更加重视。因为这里的大众媒介,不仅是信息载体,而且是执政党的耳目和喉舌,党和***视之为社会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19.斯宾诺莎……提出了……人们经过社会契约组成社会,必须放弃部分自然权利。

20.大众媒介除提供信息、娱乐外,还应当刊播各种广告,从而保持其在经济上的独立性。唯如此,媒介才有可能对***进行监督。

21.如鲁迅所说,北京捡煤碴的老太太,不会养兰花;贾府里的焦大,也不会爱林妹妹。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