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以为封建社会的制度都差不多,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汉唐的制度还挺不错,宋一般,明清就实在差劲了,一直走的是下坡路。
一、君权和相权
汉朝时皇帝是国家的元首,象征此国家之统一;宰相是***的领袖,负责一切实际的责任。皇帝和宰相各有一个“秘书处”,但两边的组织、大小不同。皇帝有六尙,尚是掌管的意思,分别是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与尚书。前五尚都只掌管皇帝私人的衣服饮食起居,只有尚书事管文书的,而且当时尚书的职位并不高。丞相下有十三曹,分别管理官吏、军事、户籍等,掌握了一切实际事权。
那时有所谓三公九卿。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是副丞相。御史大夫下面设有御史中丞,他驻在皇宫里,皇室的一切事都贵御史中丞管,这样可以说皇室也是***下面的一部分。皇帝有事就找御史中丞,御史中丞报告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报告宰相;宰相有什么事就按相反的方向找到皇帝。
这个制度后来出现了混乱,主要是皇帝侵入了宰相的权利。汉武帝是个有雄心的皇帝,他夺了宰相的权,在他执政期间,十几位宰相极少有人能善终。汉武帝临死设大司马霍光辅政。东汉光武帝刘秀时,三公变成大司徒、大司马和大司空,但实权落入尚书手中,实际上皇帝掌握了最终权力。
唐朝时把相权划分为三省,即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加到一起才相当于汉朝的一个宰相。中书省管拟定命令,然后送呈皇帝画一敕字,即成为皇帝的命令,门下省对命令加以复核,复核通过后送尚书省执行,如果门下省反对,即将诏书批注送还,成为“涂归”。中书省正职为中书令,副职为中书侍郎,其下为中书舍人。门下省正职为侍中,副职为门下侍郎,其下为给事中。尚书省分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
御史台是独立的机构,管监察,左御史监察朝廷中央***,叫“分察”,右御史监察州县地方***,叫“分巡”。中央方面主要是监察六部,中书和门下不在监察之列。分巡则全国分十道,负责长官叫观察使,观察使常驻地方,成为地方更高一级长官。巡视边疆的观察使,中央要他对地方事务临时全权支配,就成为节度使,后来便形成“藩镇”。
宋朝的制度在唐基础上没有什么大的变动。宋代也有三省,但只有中书省在皇宫里,称政事堂。唐代时,***所发命令都是由中书省拟定,皇帝只有同意权。宋初,宰相为推尊皇帝,对某事先提出几项意见,送由皇帝决定,再按照皇帝意见正式拟旨,这样皇帝就有了参加决定命令的权力,宰相变成了奉命行事。
如果说中国传统政治史专制的,***由皇帝一人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宰相胡惟庸造反,明太祖废止了宰相,从此明清便没有宰相。中书、门下两省都被废掉,尚书省也不再设尚书令和左右仆射,改由六部分头负责,变成一个多头的衙门。六部的尚书在当时都是二品大员,是当时的最高官阶。
明代有内阁制度,内阁是皇帝的秘书处。开始时,内阁中的大学士只是其咨询和代笔的作用,等明朝后来的皇帝开始偷懒,便把政权交给了内阁和大学士,内阁开始权重。内阁负责拟旨,皇帝亲用红笔批下,成为正式的谕旨。但这不是正式制度,大学士只算是替皇帝私人帮忙。到明朝后期,很多皇帝不理政务,皇帝和内阁不见面,皇帝和内阁中间通过太监交流,太监便慢慢弄了权。
清朝基本沿袭了明朝的制度。到雍正时,又在内阁之外另添一军机处。内阁在文华殿和武英殿,军机处设在南书房,一个很小的屋子。最初皇帝为了保持军事机密,有许多事情不经内阁,径由军机处发出,后来变成习惯,***重要政令都在军机处,而不在内阁。军机处的军机大臣也是内阁大臣中挑选出来的。
清朝***发布最高命令的手续,非常不合理。他的最高命令称上谕,上谕有分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明发上谕都是不关紧要的事情,按惯例由内阁拟好,皇帝看过,再由内阁叫到六部。而寄信上谕是清朝特有的,由军机处直接寄给接受命令的人,旁人谁也不知道。这样皇帝的专制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二、考试制度
汉武帝时已有了太学,好比现在的国立大学,当时的国立大学只有一个。这里面的学生,考试毕业分两等,甲科出身的为郎,进皇宫当侍卫,可以补授别的官职;乙科出身为吏,回其本乡***充当吏职。吏是地方长官的掾属。汉代官吏任用有一个限制,地方长官要由中央派,但郡县掾属必须是本地人。汉代的定期选举制度是举孝廉,而孝廉中相当一部分是太学出身的吏,这样皇帝的侍卫集团就渐渐变成了青年知识分子,***变成了“士人***”。
唐朝科举自由报考的唯一限制是报名者不得为商人或工人,因为工商人是为私家牟利的,而录取者须专心为公家服务。通过由尚书礼部举行的考试即为进士及第,便有资格做官了。至于实际分发任用,则要再通过礼部的考试。大致上,礼部考才学,吏部考干练。科举制度是在开放政权,是进步。只鼓励人为大学者,当大官,却不鼓励人为商人,发大财,这是中国的传统政策。后来,读书人太多,求官者多,得官者少,读书人成为政治脂肪。
宋代考试制度大致沿袭唐代。但有几点不同:一是唐代门第势力正盛,门第子弟应考者很多,而宋代门第传统基本消失了,应考者多为穷书生。二是考试制度更加严格。
明代考试制度变动较大。唐宋时的考试,由民间先在地方呈报,由地方送***,这些人就叫进士,考取后叫进士及第。明代,因报考的人数多,分成几次考,第一是府县考,考上叫秀才;其次是乡试,到省会考,考上叫举人;最后是会试,到中央考,考上是进士,也叫进士及第。进士及第的这些人可以进翰林院继续学习三年,在明朝只有这些人才有机会当大官。明朝考试变化的另一件事是推行了八股文。
清朝是满洲人的政权,无意将政权开放,考试只是为了给汉人们一点甜头,开放政权的一个角落,***的主要职务多由满人担当。汉人做到总督、巡抚封疆大吏的,虽也有,但不多。到了太平天国,满人自己实现没有办法,曾左胡李替满洲人再造中兴,从此封疆大吏才开始转入汉人手中。然而甲午战争失败前后,封疆大吏又重新启用满人,汉人又转居少数。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6:04:45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60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