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危险心灵《阮若打开心内的门,就会看见五彩的春光。》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6:03:01
  • 78

幸好侯文咏是个台湾作家。

幸好侯文咏写出了这么多学生的心事。

想到的是之前看《第二性》时的释然:那么多曾经被认为是脏的、下流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原来有这么多人都经历过。

那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在不知不觉中就被打上了坏学生的标签?

那些远非你的本意。但是周围的态度使得你年少敏感的心一次次下沉。“不我不是这样的。”一个人的时候你多少次在心底呐喊。你开始回忆昔日的疼爱与光荣:老师亲昵的眼神,同学的友爱……回忆使你越陷越深,可现实又一次次将你弄疼。你在两者之间徘徊,然后一天天熬着日子。

有的时候你也想索性破罐子破摔,做一个坏小孩吧:抽烟打架早恋逃学。或许你的身边不乏这样的案例。但出于对自己的爱惜,或是从小接受的自制,以及父母失望眼神的恐惧,你还是选择了在心灵的伤害中挨日子。

要不像那个高伟琦一样吧,为了避免现实的伤害,装疯卖傻。可是人的脑子,一旦慢下来,就会变得迟钝。你不想在某日清醒后,发现你真的变成了一个笨笨的,只会添麻烦的人,于是你的脑子不断转动,在现实世界中失望之后,又回到过去的回忆洞穴中疗伤,如此往复,久久不息。

你也想过抗争。但是后来的路会怎么样,周围的眼光是否会更加凌厉?你叹息地摇着头。只在偶尔会发个脾气,大哭一场。

但是谢天谢地,我们的学生生活,终于是这么过来了。虽然不开心,但我们至少成长为一个拥有更多空间的大孩子。中国孩子的青春期需要学会什么?在现实中仍然可以爱自己,适合自己的心态。

《危险心灵》并没有为每个中国学生指明适合自己的心态(又或许青春期本身就是无法言传身教,只能靠自己摸索的一条暗道)。但我还是如此地感谢它:在我们长大的过程中,让我们并不感到那么孤单,知道我们都有着同样的挣扎。而在长大后的某一天翻阅此书时,又教我想起,原来曾经我也是这么一个小孩:敏感,压抑,不快乐。

青春期的悲伤是每个人都经历的。但是很多的孩子长大了,都忘记了这一点。他们自觉自愿地加入到传统的一方,用他们的方式去爱我们,去痛心孩子成长的变化。

也曾记得在青春期时,对于那句“妈妈不会坐视这一切不管的,小杰安心读书”的渴望。在读到书中的话时,我总会陷入对于过往的遐想:如果那时我真的站出来了,结局又会如何?

这是一个关乎体制的问题:是否如山的传统,一定要用革命流血的手段才可以推翻它?

书中有一段是这么写的,阿妈在接受新闻台采访是说,她认为这个纷乱的时刻,再也没有比翻阅《圣经》,并且向主祷告更好的办法了。

在这里,以小杰的口吻叙述的原文用了“最夸张的是阿妈”来评价,可当小杰真的翻出了《圣经》,从《创世纪》开始读起时,他的心情“竟然神奇地安静了下来”。

我不太敢猜测作者对于信仰的态度。但很喜欢牧师在做礼拜时说,面对小杰妈妈和校方在争论对与错时的一段话。“光是真理是不够的,我们全忽略了爱。如果大家只在乎自己的真理,家长有家长的真理,老师有老师的真理,学先进也有学校的真理,结果怎么样呢?如果真理万能,为什么真理让我们喋喋不休?为什么真理让我们针锋相对?……因此,耶稣讲爱,只有爱能弥补真理的不足,只有在爱里面才有真正的自由……”

德兰修女很反感体制的建立。她认为爱是最好的制度,而体制的建立只会使得世界更加没有效率。在面对不理解的人质疑“纯洁之心”机构建立时,德兰回答说“我革命的成分中只有爱。”

我们当然无法做到像德兰修女那样,但如果试着为身边的人想一想,像小杰妈妈一样说上一句“妈妈不会坐视这一切不管的,小杰安心读书”,或许事情就有发生转变的可能。

想想我们的青春期,有的时候真的只是缺少那么一句关怀。

想起小说中,舞台上张扬的少年,背后那行少年心事“大人不懂我们的世界”。

其实高中毕业的我看到的,仅仅是三个孩子的成长故事。因为彼此的存在,成长不再寂寞。

“如果谢政杰是光,我就愿意是影。”

“我在谢政杰身上看到了光,因为他既真诚又勇敢。”

“你很特别,我不希望最后你也变得跟我们所有的人一样……”

说到底,青春期的我们只是需要那么一点点赞同(如果有爱那么更好)。它帮助我们更快地喜欢上自己,爱自己,生活才会美。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