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的书被不少人目为堕落,或者浅陋,无论评论的人是否真看过她的书,又看进去多少。本来世间的事便是如此,话是最易出口,不须费多少力气。因其轻易而显得轻浮,亦或肤浅。安妮的书却是沉重的,内里的沉重。于我看来,甚至是有了庄重肃穆的意味了,好似《圣经》。只是不及其圣洁。然既是人间一女子的文字,不及亦是自然,不必苛求。那些批评安妮文字的好些人,倒是应了《圣经》里的话:“你们只看见别人眼中的刺,却没有看见你们自己眼中的梁。”
失望是至为沉痛的事,伤口需要时时抚慰,文字的书写亦是抒解之道之一。虽然如药一般,会给身体带来副作用。《圣经》上说:“虚空的虚空”。安妮的文字便是要凭着人力去探触那虚无的世象内里的,但因着人心的倔强,如《传道书》最后,在对虚无的感叹之后,那仰望神的祷告,在安妮书中却是寻不着的。所以,终究是虚无的内在疼痛难平,无论是在各个城市间游荡,亦或去往他乡漫游,乃至前往西藏,想那虚无是无填补的。因她始终在地上寻找。
人世间生死海里的沉浮,是永在难以自解的。人性的贪嗔痴中苦乐不断,烦恼怎可净尽。因之而失望,乃至绝望,亦是自然的事了。
记得王小波的《红拂夜奔》中有句话:“我将强忍着绝望活在世界上”。绝望,却仍强忍着活着,这便是人心的深厚处了。倘问原因,那又岂是几句话可以说清,同是活在世上的诸君,想多少可以体味到的。就是从安妮的书中,亦是可以体味到一二的。这也便是安妮文字的一个价值吧,于读者或世间的诸君来说。
读安妮的书,让我感觉是沉静的。起初那一年读时,也有心痛加头疼的感觉,但历经世事稍多后,便觉得那是坦率的告知,而辅以平静的默示,不忧不惧,沉静以对的姿态,反让人当下放心的。佛家云“魔如是亦佛如是”,或可做解。所以常放在枕边,一天劳心劳力后,翻上几页。对人世间种种似又抒解了一些,坦然以对其中的不仁,而仍可读出一种前行的力量,即如安妮书中所说:“明知一无所获,但心有豪情。”其实这句话在我看来,同了老话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是相通的,而更多一份苍凉彻骨的感觉。城市中到处弥漫着一种稀薄的空气,让人窒息,但每个灵长类动物还在靠着它呼吸。世间的不仁便是如此,却因着人心的深厚处,那最低也是最高处的悲悯,而仍可感觉一丝暖意,“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永不止息”。是的,一切便在这里。海德格尔说过:“重要的是道路,而不是著作。”但道路亦可以在著作中寻觅。安妮的书里,或许也有这样的“林中路”吧。靠读者自己去找寻。
2006年旧稿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6:01:04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59761.html